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关于语言的魔法 站在异乡,精神返乡 “缕缕的情丝,织就生命的憧憬”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3-12-17

关于语言的魔法

◆ 赵仁博

巴别塔的意象似乎总能吸引人们的想象,众多文学、绘画作品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如今,华裔女作家匡灵秀凭借《巴别塔》斩获2023年第58届美国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瘟疫席卷广州,男孩罗宾全家惨死,而他死里逃生,神秘的英国教授出手相救,把他带往伦敦培养成人,只为使他有资格进入暗藏魔法玄机的巴别塔内学习。

在这部作品中,巴别塔是这个世界的翻译中心,也是魔法的中心。魔法来源于翻译时丢失的语义,不过仅念出配对的词语还无法使魔法生效,更需要施法者能够像呼吸一样掌握这门语言,或者说能够在梦中说出这门语言。主角罗宾除了要学习多门语言直至烂熟于心,还需要不断巩固母语汉语,如此才能确保自己具备进入巴别塔的资格。

匡灵秀非常熟悉罗宾的经历。大二时匡灵秀回到北京当义工,这段回国经历,使她逐渐对中国文化加深了解并产生认同。美国教科书中从不提及的中国近代史,从她的外公、外婆口中缓缓道出。她的父亲带她回老家祭祖,登南岳衡山,只为使她多一分对故土的了解。受此影响,重回校园的匡灵秀转攻中国历史,她曾在牛津大学攻读当代中国研究的硕士学位,这也是小说《巴别塔》故事发生的校园原型。

小说中,银条镌刻的语言魔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像流动的水一般,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一辉煌背后体现的是霸权的掠夺。刻字的银条是帝国力量的源泉,但使银条生效的关键却是英国“掠夺”的其他国家的语言。它使英国的舰队所向披靡,促使白银工业革命诞生,还帮助英国把全世界的白银卷入囊中。书中的殖民主义、身份认同、语言翻译、暗黑学院……这些既有作者亲身经历的折射,又包含了她的阅读体验。

当人物的选择与历史的走向相互重叠,小说的厚重由此显现。当林则徐在书中与主角相遇,我们惊奇地发现,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语言学习和帝国贸易及战争的关系,他们所谓的“自由贸易”正一步步成为强取豪夺的借口。

传说中,在巴别塔倒塌之后,这个世界失去了统一的语言。然而,各种语言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与历史变迁,使我们有幸见证了一个无比繁华且多元的世界。语言并非人类沟通的壁垒,偏见才是隔阂产生的原因。摒弃偏见的那一刻,或许人类再也无须多费言语,唯一重要的便是相互拥抱与彼此接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