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奉贤通津桥静守时光流转 徐悲鸿与淮海坊的时间碎片
第15版:新民旅游 2024-01-10

徐悲鸿与淮海坊的时间碎片

扫二维码看视频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在艺术创作上,他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大型历史人物创作的先河;在美术教育领域中,他融合西洋美术教学方法,形成了中国的绘画教育体系。

徐悲鸿与上海的渊源极深,曾在淮海中路927弄(淮海坊)99号居住,此处是他1927年从法国留学归来后的寓所。那段时间,徐悲鸿与田汉、欧阳予倩共同筹办了南国艺术学院,徐悲鸿出任首届美术系主任。

游历世界学习绘画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屺亭桥镇,父亲徐达章是一名乡土画家,兼通诗文、书法,在当地属于开明人士。尽管家境贫寒,徐达章却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幼年的徐悲鸿也展露出在诗文、绘画方面的极高天赋。

徐悲鸿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压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决定走出家乡,只身一人到上海谋生。贫困潦倒之时,徐悲鸿经人介绍接到一份为图书馆绘制挂画的差事,他第一次拿到了30元的巨额稿费。这个时期,徐悲鸿开始尝试画马,受到了岭南画派高奇峰、高剑父的赏识,画作出版后的稿费让他走出了生活困境。

工作之余,徐悲鸿拜见了当时上海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先生和其他一些画坛大家。与名家的往来对徐悲鸿的艺术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下决心赴海外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徐悲鸿计划赴法留学,后来考取上海的震旦大学攻读法文,课余坚持作画。由于战争,上海通往法国的航线中断,徐悲鸿1917年5月便先赴日本求学。临行前,康有为题“写生入神”“画天才”作为赠别之言。著名画师陈师曾则说:“希望徐悲鸿此去沟通中外,成为世界著名画家。”徐悲鸿到达日本后,访遍各位书画名家、收藏大家,足迹遍及各个博物馆,观看了大量的藏画,收益颇丰。

1919年3月,在蔡元培和傅增湘的帮助下,徐悲鸿终于动身前往法国,踏上八年旅欧求学之路。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先进入朱利安画院,度过三个月的素描学习准备。之后,徐悲鸿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进入校长弗拉孟画室学习,在很短时间内便以优异成绩完成了石膏素描和人体模特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而转入油画学习部分,并成为巴黎写实派画家达仰的学生,有了名家指导,徐悲鸿进步很快。

1923年,徐悲鸿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展。1927年,徐悲鸿有9幅作品入选法国国家美展。

创办南国艺术学院

1927年,徐悲鸿回到阔别八年的祖国,10月和妻子蒋碧薇入住淮海中路927弄(淮海坊)99号。入住之后,徐悲鸿经常与田汉、欧阳予倩等20多位艺术家在家里开会,筹办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当时,南国社还提倡一种“南国精神”即“我们在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

一心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的徐悲鸿,次年初又与田汉、欧阳予倩共同筹办南国艺术学院,徐悲鸿出任首届美术系主任。南国艺术学院的校址在西爱咸斯路371号(今永嘉路371—381号)。这条弄堂总共不过三五幢新式石库门式的房子,除房东自留一幢外,余下的都租给学校作校舍,于是弄堂口便成了南国艺术学院的大门。弄口上方横挂的匾额上书“Academie du midi”一行法文校名,是田汉的手笔。

南国艺术学院创办之后,还曾在《申报》上连登三天广告。2011年12月,南国艺术学院旧址被徐汇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夏,徐悲鸿搬离淮海坊的99号。建于1924年的淮海坊,曾名“霞飞坊”,是一处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巴金、田汉、许广平、竺可桢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文 沈琦华

图 金晶

周边漫步

陕西南路214弄

建于上世纪10年代,独立式花园住宅,外廊式风格。建筑为砖木结构,机平瓦组合屋面,拉毛水泥墙面,室内彩色玻璃窗和木楼梯装饰较精美。

2015年8月17日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为民居。

黑克玛琳大楼

地址:新乐路21号

建于1935年,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为五层混合结构,北立面对称,中间凸出,把立面分成五段,中间段略高,最左侧为四层。东西立面转角处有凸出弧形阳台。四、五层间有挑檐。平顶,挑檐较小,檐下有细木贴条。黑色铸铁窗框,窗下墙与阳台栏板均饰竖线条。

原房间内的装饰材料讲究,细长木条地板交叉排列图案,厨房地砖呈六角形状,泛乳白色。现为民居。

立地公寓

地址:陕西南路490、492号

建于1934年,又称合记公寓,现代形式,占地面积458平方米。

建筑为五层混合结构,平面曲尺形,西南转角处抹角,顶层退为露台作屋顶花园,东面沿街设两个入口。方窗,窗下墙饰水平线较淡。平顶带女儿墙,黄色水泥外墙,二至五层窗下墙贴深褐色面砖。现为民居。

嘉善路131—143弄住宅

1931年建造,德和洋行设计和承建。嘉善路131—143弄原为甘村一、二、三弄(嘉善路旧名甘世东路),169弄原为翠竹乡。

甘村,砖木结构,1931年建造;翠竹乡,德和洋行设计和承建,砖木结构,1943年建造。水泥砂浆糙面墙面,双坡瓦顶,北面转角处设圆柱状烟囱,囱顶尖塔形,对立于弄道两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