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大师赛(DSS)”“希望杯(XWB)”“华杯赛(HBS)”……打着这些“旗号”的竞赛,曾经让不少中小学生家长非常关注。然而,教育部等四部门近日指出,这些所谓的“黑竞赛”是违规举办的,所有竞赛结果均被禁止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和考试加分项目。
“黑竞赛”,是指不在教育部门公布的中小学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上的违规竞赛活动。这些“黑竞赛”抢占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以冬令营、作文比赛等为幌子进行招生,加重了学生的身心疲劳感,导致一些孩子对学习失去乐趣。
为了有效遏制违规“黑竞赛”,教育部门这两年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并斩断了“黑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然而,一些不具备办赛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仍以举办赛事为名牟取非法利益,并以“暗语”替代,像“DSS”“XWB”“HBS”等就曾出现在各大家长群中。此次四部门发文中,不仅点出了名字,还附加了“暗语”,显示出杜绝“黑竞赛”的决心。
抵制违法违规的“黑竞赛”,不仅要靠教育部门严管,也要铲除滋生的土壤。这些“黑竞赛”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一些组织机构打着“考试获奖,助力升学”的旗号,骗取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之外,一些学校为了“面子”,也会暗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所谓的“证书”在学生先进评比中,也会起到“贴金”的作用。
不能让“黑竞赛”毁了孩子。斩断“黑竞赛”产业链,治标更要治本。有关部门要建立精准识别和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对“黑竞赛”的监管,防止违规竞赛“换马甲”复活。家校之间也要加强联系,理性看待竞赛,让竞赛真正成为激发孩子兴趣、培养孩子特长的正向助推器,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