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已收到提案428件 为“奋力一跳”谋良策出实招 两会声音
第4版:上海两会/要闻 2024-01-22

两会声音

许丽萍

厉明

姚海嵩

俞庆榕

黄罗维

王延华

精细化管理强化“社区消防”

市人大代表 许丽萍

应严格推进社区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督促物业公司切实履行日常检查责任,防止检查资料弄虚作假;指导基层开展定期检查;严格推进专项抽查制度,组织专业力量,采用明察暗访组合机制,发现真问题,提出可行解决方案。

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风险感知及处置能力。对全市社区消防设施的合格率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并对相关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向社会告知。通过广泛动员,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积极探索消防安全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机制,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创新社区共治格局。

规范历史老建筑铭牌

市人大代表 厉明

规范老建筑上的铭牌,关乎保护、利用和管理更上台阶。比如,在衡复风貌区,历史建筑门口悬挂铭牌,材质、式样、形状、大小、色彩、文字字体、悬挂位置应该规范。

同时,铭牌上建筑名称的翻译比较随意。如安亭路71号“增您智Zenith Apartments”和陕西南路490号的“立地公寓Lydia Apartments”,“增您智”应是根据英文Zenith(真利时)的读音音译而来,“立地”是英文Lydia(莉迪亚,少了“亚”音)的音译。历史老建筑应尊重其原名,外文译名应力求规范。2023年起实施的《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建设无障碍环境,历史老建筑铭牌可增设盲文,以便视障、视弱人士阅读建筑。

保障健康医疗数据安全

市人大代表 姚海嵩

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先导产业发展地方法治治理框架体系,制订《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健康医疗数据发展应用若干规定》将形成协同效应。其中,亟待以科技向善为目标,以“伦理先行”保障健康医疗数据安全。

为此,建议持续推动构建科技伦理体系,以“知情-同意”为核心,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生物样本信息数据库;同时,负责任地使用数据,完善健康医疗数据有序开放和应用管理机制,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以及去标识化和匿名化,实现敏感信息、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管控。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整理

加强科技领军企业培养

市政协委员 俞庆榕

目前,上海的科技创新联合体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部分企业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与资金。有发展潜质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强烈技术研发需求下,尚没有与产业协会、高校院所、大型企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渠道。

建议加强科技领军企业建设方略的顶层设计,优化科技领军企业认定标准。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至关重要。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大任务设计一揽子重大应用场景,支持领军企业做好新技术率先集成应用示范。同时,提升领军企业话语权并加强科技领军人才服务能力。

推动申城文化“活化传承”

市政协委员 黄罗维

上海在文化传承的具体推进过程中,仍然有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承的关键是与人结合,当前市民的多样化需求非常强烈,所以在文化供给的针对性上,可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手段。

建议将历史物件、场景、技法等进行数字化再现,可以让更多的传统文化活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大传播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引入各类相关的文化传承和沙龙等活动,使文化机构的功能得到更好延伸。依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文化元素,完善城市文化标识体系的布局,从而留住城市记忆,让文化符号成为都市的一道风景线。

建立地下管线数据资源库

市政协委员 王延华

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下,是密密麻麻管材各异、埋深不一、粗细有别的管网,它们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默默涵养着地上的繁华。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命线”。

建议解决类似多龙治水的问题,组成一个相当级别的地下空间利用及地下管线管理部门,统筹对全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及所有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在摸清全市地下空间利用及地下管线“家底”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地下空间利用和地下管线数据资源库,并制定相应的更新及长期的建设、运行管理办法,以解决这一困扰全世界城市治理的难题。

本报记者 方翔 屠瑜 整理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