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书法 棉袄绲边 “可乐”记 泡饭 走近姚晶先生
第16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4-01-22

走近姚晶先生

□ 吴莉莉

“姚晶”的大名,是和复兴中学连在一起的。他是教育界的前辈、教育改革无畏的探索者、卓有声望的中学数学教师。

去年初,虚龄百岁的老校长因病大去。为纪念姚老的卓越贡献和激励后人,复兴高级中学开辟了“姚晶走廊”陈列室,并为老校长塑了半身铜像。于1960年秋入学的当年学生,是首届接受中学五年一贯制试行教学的受益者。他们得知要建“姚晶走廊”消息后,借助网络优势,串联起海内外老同学,大家纷纷找出纪念物、老照片提供展出。

那时的孩子7周岁上小学,进中学一年级时才13岁,1965年完成了中学学业,如今都是七十七八岁的老人了。得益于母校的精心培育,个个学有专长,为国家、人民作出了贡献。有张毕业合影照片下端,附了一段新写就的感恩老校长的话。这是当年中五(3)班班长廖光泰校友的肺腑之言。那年高考,大家考得轻松,基本进了自己如愿的大学。个别“落榜”,不是考分缘故,乃当时众所周知的“家庭成分”。

“文革”结束后,一批上山下乡回城的年轻人,经过短暂培训分配到复兴任教。这是支可贵的生力军,但却是业务能力薄弱的新兵。姚校长从身心上关怀着青年教师,对他们寄予厚望。

现已年过七旬的马冬妹老师忆及恩师,感慨不已:“姚校长送我到华师大进修,听说我心脏有点毛病。一天,老人来华师大开会。会毕,他在教室外站着等我下课。带我去他家吃午饭后,即陪我到医生朋友处看病……”

姚校长心系学生,爱生如子。“文革”前,郊区农忙季节,中学生每学期要下乡支援农村的三夏、三秋,名曰“劳动锻炼”。邱惠玲老师是复兴的校友,当年到长兴岛农场劳动,交通不便。码头简陋,客轮靠不了岸,乘客需换坐小舢板才能上岛。风高浪急中,身材弱小的她呕吐不已。老校长随学生下乡劳动,见状将其搂在怀中,一路安慰,护着她跨上跳板登陆。一个甲子过去,小事不“小”,她牢牢记得。

姚晶在普教界里有个美称,他的数学课上得好,尤其是三角课,被公认为“三角大王”。离休多年后,一次他乘东航客机出国,在座舱上看数学书。空姐端送饮料过来瞥见了这幕,心想着:这位老先生哪能介用功啊。再定睛看,哦哟,原来是老校长!空姐桢桢,也是复兴校友,其母为本校数学教师杨明珠。桢桢下班回家,将此偶遇告诉母亲,她妈却淡然道:这有啥稀奇,格就叫姚晶风格!何谓“姚晶风格”?就是好学,手不释卷。

姚校长离休后,离而不休。他荣任“名誉校长”,这称号没有虚担。老人常常自己拖把椅子,不打招呼坐进教室后排,等铃响上课……群雁高飞头雁领,姚老年事渐高,即使行动不便,他也让人推着轮椅到校走走看看。我如今还保留着几本备课笔记,几次搬家不舍得扔。睹物忆旧,纸页虽已泛黄,当年严谨、求真的教风,务实的工作态度,那情、那景依然鲜活扑面,往事何以如烟,往事又怎能如烟?

“敢为人先求真谛,旦复旦兮兴中华”,这是写在《姚晶校长纪念文集》的卷首语。谨以此纪念、缅怀老校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