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星期日
豆腐姑娘年糕郎 师生不了情 石旋·天线·光灵 绿草如茵 崖门烽火焕木棉 半旧
第15版:夜光杯 2024-04-02

半旧

关立蓉

女儿学历史,喜欢淘些文史类旧书。寒假里,从沪上回南京,又在青岛路上的旧书店淘到几本宝贝。这些半旧的书,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版本,开本小,有的地方的书角卷边,纸质也泛黄,但没有破损,也没有缺页,装帧依然精美。她满心欢喜地买回来,散放在整齐簇新的新书里,一眼望过去,却有种落魄的味道。女儿回上海后,我去板仓一家旧家具店铺,淘了一个藤编书架,岁月浸染,竹藤已成深褐色,别致的冰裂纹透空棂格,依旧灵动秀美。把旧书依次排列在藤编书架里,拍了张图片给女儿,她说颜色一下子协调起来,沉淀出如暮色般的书影。

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封底有几行已经模糊的小字:人民出版社,1978年6月第五版……扉页上,或是原主人,小楷抄录了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笔一画,铁画银钩。这些字仿佛有魂魄,纵然多少年没有被打开,一旦被人洞穿,就像故人,与新的主人同声共气,整个小书房都亮堂起来……又打开《日瓦戈医生》,1987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有各种记号、批注,字体细长秀美,让人浮想联翩:原主人可是位柳叶细眉,多愁善感的才女?她感动的泪花,可曾一滴滴落在日瓦戈波涛汹涌的情感浪花中?

想起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朋友,去年夏天,她儿子去外地读大学,她一下子从“后勤部长”的职位上解放出来,下班后,有了很多空余的时间。年轻时,她喜欢书法,她决定重启没有完成的文艺梦。书法班老师建议,买几支上世纪90年代出产的纯羊毫老毛笔,说,以前天气冷,山羊身上的毛锋颖更长,且经过自然脱脂,更易写字吸墨。听从老师的建议,她买来几十支老毛笔,笔杆是纯天然的斑竹制成,还有牦牛角装饰。她翻出收藏的老纸,有些泛黄,但纹理清晰,质地依旧坚韧。毛笔,从山羊身上取下的,生命未曾消逝的毛发,仿佛带着一种记忆,一种呼唤,饱蘸的浓墨,渗透到老纸的纤维中,它们彼此接纳、吸收、融合,满纸安详沉静,如秋色满目,让人既感激又悲伤。

邻居小友每晚练琴,必弹《萨拉班德舞曲》,凝神细听,仿佛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起初阴郁,接着,宁静的晨曦中,太阳散发出缕缕光芒,逐渐明亮,最终灿烂辉煌……小友告诉我,《萨拉邦德舞曲》能够流传,背后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1890年,在巴塞罗那一家旧乐谱店里,13岁的卡萨尔斯正在书架下面,漫无目的地翻寻旧乐谱。一个半旧的印本引起他的注意,拂去上面的灰尘,仔细一看,是巴赫于1720年前后创作的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他没有告诉别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练习曲子,直到25岁时,才鼓起勇气,第一次公开演奏其中的一首。又过了35年,才在录音公司的不断催促下,录制全套6首作品。巴赫的这部险些失传的大作,终于重见天日。半旧的乐谱,历经时光打磨,金光闪闪的质地,依然是物什精华所在。

半旧里,还有情感的涅槃。《红楼梦》第34回,宝玉挨打,最关切的当然是黛玉,宝玉也想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于是遣晴雯送两方半旧绢帕给黛玉,黛玉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去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黛玉接过两方旧帕,思考须臾,领悟了宝玉的深意,一时响若轰雷,“五内沸然炙起”,神魂驰荡,遂援笔题帕,赋《题帕三绝》。

半旧如故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