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野马(外一章) 风纪扣 与军舰的首次相会 店招乱弹 选择之惑 心归何愁叶落时
第16版:夜光杯 2024-04-08

店招乱弹

潘志豪

天薄暮时分,我走在路上,忽觉肚子咕咕作响。为了安抚肠胃,赶紧寻找饮食店,恰好一家店招映入眼帘——“一代天饺”,我不由得失笑:只不过一字之易,就让“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卖起了“一代天饺”。我赶紧进门品尝,名为“天饺”,在我这个凡夫俗子嘴中,还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而且味道还是不错的。

店招,是商店的脸面,用以招揽顾客和展示特色,拥有鲜明的文化属性。1945年,国学大师吴宓(1894—1978)在西南大学执教时,看到学校旁边新开了一家饭店“潇湘馆”,勃然大怒,认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闺房,而这店招亵渎了林妹妹的形象。他拿着手杖一顿乱砸,硬逼老板将店招改为“潇湘饭店”……堂堂的教授只为一块店招大动干戈,似乎有失斯文,然而,这正是旧时学人的流风遗韵,还有当时看重店招的社会风尚。

我是一个未脱低级趣味的人,平时爱看店招。尤其每逢出差在外,总是上街寻觅奇葩有趣、独具个性的店招,以满足自己的爱好。

一家服装店叫“衣衣不舍”,一家面馆叫“一面之缘”,一家烧鸡店叫“鸡不可失”,一家烧烤店叫“成人高烤”,都引人发噱。而一家卖臭豆腐店叫“国足臭豆腐”,则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里面隐藏着对国足既恨又爱的情绪。

有家专为朋友聚会、男女相亲提供服务的商店叫“圆缘园”,三字同音,意味深长。

一家卖肉夹馍的小摊叫“徐志馍”,有点附庸大诗人的味道。

有家粥店叫“粥天粥地”,令人过目难忘。后来又有一家粥店叫“著名粥家”,两家同框,相映成趣。

特别是一家卖甲鱼商店,将成语“别来无恙”变成店招“鳖来无恙”,大妙!因为有些人买鳖正是为了滋补病体,祈求无恙,店名很有人情味,而人情味是天下至味。

还有一家卖鸭的商店叫“鸭寨夫人”,我开始不太喜欢:莫非老板是绿林豪客,老婆是抢亲而来的?后来听说这是由一家养鸭专业户的老婆大人亲自主持的,实至名归,令我肃然起敬。

曾有一家商店门口竖着白底黑字的牌子:“横行霸道惩戒处”,我以为是处理欺行霸市的商场管理部门,进门才知是大闸蟹专卖店,虽然别出心裁地利用蟹的行动特点,却也少了店招的情趣。此店现已不存。

朋友相告,外地有一家“好离好散”饭店,与民政局毗邻,为办了离婚手续的夫妻提供“最后的晚餐”。可惜生意惨淡,难以为继。因为很多夫妻一旦离婚,就意味着“爱的结束、恨的开始”,岂能好离好散——哪怕是吃上一顿“最后的晚餐”呢。

现在的店名大多利用谐音,这种短平快的制作方式,形成了一个“人从众”的场面。网上曾流行这样的店名,令人忍俊不禁:卖糖的叫“糖太宗”,卖糕的叫“汉糕祖”,洗碗的叫“瓷洗太后”,修车胎的叫“拿破轮”,电焊的叫“焊武帝”,掏粪的叫“擒屎皇”……这当然只是文字游戏,聊博一粲而已,但也点明了当今店名的特点。

多年前,某地一家美容院的店名叫“人民发院”,尽管此“发”不是那“法”,还是引来大哗。店主却自鸣得意,觉得很有创意。可是开张以来,生意清淡,门可罗雀。想想也是,到发院美容一次,就像进法院一次,真叫人有点汗毛凛凛……幸而此事迅速纠正,否则,什么“高等发院”“人民发厅”都会接踵而来。

外地还有家上海人开的美容院,叫“要侬好看”。有人指出,这是旧上海“白相人”的“切口”,不宜用作店名。我则认为,将“切口”变成大白话,颇具匠心,反话正用,蛮有味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