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去年冬天的某天下午,女儿放学回来,忧心忡忡。女儿刚上七年级,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课业组合成的新学习环境,我有些担忧。仔细了解女儿脸上愁容的源头,方知是来自作文。初中作文一改小学作文的单一叙事、单景表达,变成了多线并行、夹叙夹议,在作文的篇幅上也略有增加。作为这个阶段的过来人,我并没有着急给她就单篇作文进行解构,而是把她领到了公园。下了好大的雪,公园里积雪盈尺,我们在踩着嘎吱嘎吱的雪打雪仗、堆雪人,女儿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古人会不会也打雪仗、堆雪人?”
我稍事思忖答:“打雪仗是一定会的,称之为‘冰嬉’;至于堆雪人,想必也会,只是堆出来的雪人样貌兴许与今时不同,今天的雪人似乎偏西方童话风格,古人的雪人说不定会发髻高束,宽袍长袖……”
“那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就是古代没有下完的雪,落在今人的肩膀上?”女儿继续问。我有些惊讶,她怎么会问出这么有诗意的问题。旋即答道:“那可说不定,每一片雪花都是古人写给今人的信札。”女儿粲然一笑,那天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落雪》,我知道她有了这篇作文的创作方向。其实,女儿的话让我想到了胡竹峰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雪下了一夜》。
应该说《雪下了一夜》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散文集。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这本书中的全部文章标题都是名作重写,翻开目录:《逍遥游》《秋水》《登楼赋》《小园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永州八记》……这些文章的篇名个个如雷贯耳,很多都是选入了中小学课本的,而胡竹峰却要拿来重写,不免让人惊叹,胡竹峰的文胆好大。然而,我真正读了,才发现,胡竹峰的笔力老辣。旧题重写,或可称之为“同题文章”,这就好比同一件衣服穿在多个人身上,谁身材匀称,容貌姣好,谁就占尽春光。胡竹峰似乎丝毫不怕这些,展开《雪下了一夜》来通读,篇篇都能看到古今文脉的沿袭和发展,关键是又能读到新意。正因为这点,这本书我读了多遍,现在决定把它推荐给女儿来读。打雪仗归来后,女儿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奋笔疾书,作文写好后,我不着急评判,而是把胡竹峰的《雪下了一夜》拿给她看。她连看了三篇,如获至宝,欣喜地发现:原来文章还可以这么写。在古人业已成熟酣畅的笔墨下,结合当下实际,旧墨新磨,飘出的是墨之新香,画出的是今时新景。
布莱希特说:“新肉是用旧刀叉吃的。”这话说得乍一看有些绝对,仔细琢磨,作文如盛宴,今人新作一定是用旧的典籍作“刀叉”来“操刀”烹饪的。这也正是女儿在雪地里说的那句话的大意:古代的雪也曾落在今人的肩上。这丝毫不矛盾。受《雪下了一夜》的启发,我与女儿达成了一个约定,今后凡是她老师布置的作文,女儿写女儿的,我也用相同的时间写一篇同题,写完后,再相互对照。坚持了三个月后,我从女儿的作文中看到了少年的天真烂漫,女儿说,也从我的作文中读到了阅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