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四部华语新片入围上影节主竞赛单元 论学说文  谈艺交谊 网络文学  来点真的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4-05-30

论学说文 谈艺交谊

纪念陆澹安诞辰130周年文献展开幕

在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陆澹安,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弹词作家、教育家、侦探小说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一生所著文字颇巨,在虹口溧阳路1219号住了30多年。今年是陆澹安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昨天,“澹远乐安——纪念陆澹安诞辰130周年文献展”在离溧阳路一箭之遥的朱屺瞻艺术馆开幕,首次露面的珍贵文献吸引了许多前来观展的旧雨新知。

海派文人见本真

展览分为“论学——甘戴儒冠效舌耕”“说文——雅文原自俗文生”“谈艺——藏拙徭来不妄投”“交谊——也应有泪酬知己”四个单元,通过四个单元的研究梳理,以及125件陆澹安留下的照片、手稿、信函、著述、书法作品等丰富史料,呈现出一个立体鲜活的海派文人陆澹安形象。

陆澹安(1894-1980)对经史、金石碑版、目录校勘及书画文物乃至戏曲弹词、古典小说等都有着相当造诣,好古却不泥古。他早年与文友积极投身文化产业,创办报纸学校,兼任哈瓦斯通讯社中文主笔;与人开办影视公司;甚至亲手引入并在上海代理云南白药。“读医读律两无成,甘戴儒冠效舌耕。一事自矜还自喜,未曾干禄误苍生。”展厅三楼的墙上,有陆澹安之孙、书法篆刻家陆康书写的四首祖父所著之诗,也正是陆澹安一生写照。

煌煌巨作付心血

陆澹安辞世后,子女将其收藏的4000余册图书、字画、碑帖全部捐献给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唯独留下了书法遗墨、信札、日记和未出版的遗著,装满了四个大铁皮箱,而正是这些没有发表的文字,为这次文献展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

当陆康打开尘封十余年的大铁皮箱,就仿佛陷入了一个卷帙浩繁的文字世界。陆康整理祖父的手稿断断续续有二十年,出版了《小说词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说部卮要》《澹安日记》《澹安藏札》《庄子末议》《唐宋传奇》《聊斋故事》《元曲故事》等等11本书五百多万字。其中,《戏曲词语汇释》逾50万字,在此次展出中的序言是陆澹安生前最后的文稿,他在文中说“我也是个爱好戏曲的人,对于杂剧、传奇等等,曾经仔细研究”。《小说词语汇释》则有70余万字之巨。煌煌巨作凝结了祖孙二人共同的心血,陆康想再多做一些,根据现有材料列入出版计划的还有11本书。

开幕式上,由陆康主编的《海上文人陆澹安》进行了新书首发。

“此心安处”在虹口

海派文化生生不息,延绵传递。展览上大量的信札,呈现出那个时代里新旧文化人,包括海外学者庞大的智识体系,几乎串联起了海派文化史上最璀璨的名字严独鹤、丁悚、范烟桥、邓散木、潘伯鹰、郑逸梅……他们的写作、研究、交游、教书、办报等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为当年海派文化的繁荣发挥了很大作用。陆澹安在溧阳路的家宅既是他做学问的地方,也是同好知己的往来交流平台。

“虹口溧阳路1219号,从47岁到80岁,人生最后阶段,陆澹安先生在此居住。朱屺瞻艺术馆坐落于公园深处,曲径通幽,凭栏可闻花香、可听鸟鸣。在此办展,真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虹口区副区长陈筱洁介绍,“虹口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厚,名人资源丰厚。”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大批文化名人汇聚在此,有鲁迅、瞿秋白、茅盾、巴金、丁玲、陈望道等等,短短一条溧阳路上,居住着郭沫若、关紫兰、曹聚仁、金仲华、陆澹安等等一批海上名家。近年来,虹口区致力于挖掘活化利用名人文化资源、传扬海派文化,通过修史修志、展览展陈、焕新老建筑等方式,留住历史记忆,打造文化品牌。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