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日照金山 闲居初夏 “益”和“损”的智慧 霞浦·阳光 家有暗室 一位睿智有趣的上海爷叔
第14版:夜光杯 2024-05-30

“益”和“损”的智慧

蔡思行

我的手机保护壳是木制的,手上雕刻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八个字,奉为个人学习和行事的圭臬。这两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8章。

“为学日益”照字面解释,是希望我们每一天都学习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然而,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好像一些人知识越高,为人却越不懂得谦卑,时常自我中心,看不起别人。因此,知道要学什么才更重要。

《易经》是群经之首,我们不应误将之贬为占卜算命之书,否则孔子不会将《易经》翻阅到“韦编三绝”,编缀载有《易经》文字的竹简之皮带都断开好几次!因此,《易经》的卦辞都有人生进德修业的大道理,不应等闲视之。

看《易经》中《象传》对“益”卦的解释:“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什么是“益”?君子作为儒家标榜的理想人格,懂得学习善行、改正过失,这才对人生有益处。换句话说,这里的“为学”是讲求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论语·学而》便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要求学生先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信、广泛爱护群众和亲近仁人这些德行后,才好去学“文”(知识)。

人生有加法,亦有减法。晚清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可说是师徒关系,都是当时洋务运动的重要贡献者,李善于做“加法”,凡事都向前一步;曾善于做“减法”,凡事都退后一步。由后世评判来看,“减法”胜过“加法”。为什么?“为道日损”给予我们具有智慧的答案。

“为道”不一定是指我们要出家或做道士,而是适用于我们一般人的行为上的。行为的正确还是偏差,都是源于我们的心态如何而定。摆正心态的方法在于“损”。需要损去什么呢?且再看《易经》中《象传》对“损”卦的解释:“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富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减损什么?就是要压止怒气和欲望!遇到工作上对自己不公平的对待,又或者路上被别人碰撞了,或大或小不如己意之事,说脏话乃至动手伤害别人来发泄固然不应该,但面露怒容或心存嗔意,都未做到“惩忿”。至于“窒欲”,就是使能令眼、耳、口、鼻、舌五种器官愉悦的物质欲望减少至最低水平。

老子另一段话与“窒欲”的道理相通。《道德经》第52章有言:“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这是几句警告十分严重的话。“终身不勤”不是指一生无须勤劳,而是指终身不需忧虑;“终身不救”是指一生都不可救药。要了解什么事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先要了解“兑”的意思。“兑”亦是《易经》六十四卦其中一卦,象征“口”。“祸从口出”都是我们熟知的成语。“兑”不只代表“口”,亦代表任何有开口的器官(如鼻、耳等)。因此,“塞其兑,闭其门”,同样建议我们关闭能引起情绪起伏和欲望反应的渠道。

简言之,为道修行,我们要减损过分的物质享受,使人生有简朴之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