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我的声音被听见 我的节日我做主
第3版:焦点 2024-06-01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

我的声音被听见 我的节日我做主

学生们在“小镇议事厅”认真“参政议政”本报记者 陆梓华 摄

今天上午,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以“童趣满满 快乐无限”为主题的六一游园会。这是小朋友在体验上海弄堂“斯诺克”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学生们在“快乐‘六一’任我行”活动中设计的研学方案图 武宁路小学 供图

学生们自导自演情景剧《不要显摆》 奉城二小 供图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马丹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虽然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人群,但在如今的上海,盼着、乐着过儿童节的都是小朋友、小宝宝,最多到8年级的孩子。如果仅从物质收获、满足消费来说,现在的孩子几乎天天过儿童节。但从成长的意义上来说,儿童节又是他们走向成熟的一个特别日子——你瞧,今年孩子们最盼望的礼物竟然是“我的节日我做主”。

治理社区 我的声音被听见

对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六一”最特别的礼物是:自己的声音被听见了!

“社区里适合小宝宝和老人玩耍的空间挺多的,但是适合小学生玩的地方还是挺少的!”今年年初,黄浦区人大在老西门街道设立“蓬莱小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请孩子们和人大代表面对面,提出他们的诉求和愿望。孩子们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同学、实地走访等方式,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转眼,四个半月过去了,一切有变化了吗?儿童节前夕,在被气球环绕的“小镇议事厅”里,大人们带着“礼物”来了!

“听了你们的建议结合我们的调研,今年两会我们提出了关于打造本区儿童友好共享空间的建议。”黄浦区人大代表查忠明表示,大人们觉得孩子说得有理,确实,目前不少共享设施偏向0—3岁幼儿使用。他们呼吁,更多的“全龄段”青少年活动空间能在孩子们身边出现。比如,可以通过一江一河滨水地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零距离“童乐园”、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等三项儿童友好共享空间的打造,在一江一河沿岸、在社区呈现儿童友好氛围,增设普惠广大适龄儿童的公共室外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以及丰富的参与项目;结合美丽家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示范街区建设等,“嵌入式”地增加儿童室外活动空间,提高公共设施共享效能,并且“错时”安排“小”“老”户外活动空间和时间。

“阿姨说的可能都是按照大人们沟通的方式,同学们可以及时举手,问问题。”为了回应孩子们的需求,“大朋友们”认真准备了PPT。开始发言前,黄浦区妇联副主席沈茜贴心提醒。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黄浦区已完成10个街区更新改造,街区开放空间和整体环境的儿童友好度和家庭体验度得到全面提升,今年还将完成10个“一街一路”有特色的项目更新,增设更多适合大孩子活动的空间。去年,全市的一次调研显示,大家最希望在家附近出现的儿童活动场所中,体育场所和阅读场所呼声最高,这和“蓬莱小镇”小镇民的提议不谋而合。“今后,我们也将把儿童视角融入10分钟社区生活圈。”沈茜说。老西门街道的社区规划师则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个新公式“1+1+3+X”,代表一个儿童中心,一个儿童分中心,三个儿童之家,X个儿童服务空间。儿童阅览室、课外教学室、自习室、儿童议事厅、亲子烘焙体验室、舞蹈房、儿童剧场、科普创新屋……孩子们想要的活动空间,都会渐渐出现在他们身边。

“我家里也住在您最后出示的几幅图的区域,希望可以把已建成的区域在地图上标注得再明显一点”“希望在小程序上公布场所开放时间”“有的场地比较小,还可以标注下容纳人数”“把书架变得矮一点,确保小孩子能拿到”……听了大人们的回应,孩子们的讨论还在继续。他们欣喜地看到了身边的变化,新的“金点子”又在脑海里冒了出来。

“最近,我家周边多了一块绿地,里面有块小篮球场,放学回家的路上,外公会让我在里面玩一会再回家。”四年级男孩雷浩臻觉得,确实,改变悄悄地在身边发生了。

“我家附近公园有滑滑梯,一到冬天滑上去会有静电,屁股很痛!我调查了很多国外儿童公园的做法,建议可以用废弃的橡胶轮胎做一些游乐设施,环保又安全,也可以用矿泉水瓶等可再生的材料。”三年级女孩王宜柔写着写着,就写了满满一张A4纸。

别样过节 方案路线我设计

活动点子自己出、活动方案自己定、活动宣传自己搞、活动队伍自己带……武宁路小学的“快乐六一”正在“任我行”。尽管昨天上海下着蒙蒙细雨,但是阻挡不了上海普陀区武宁路小学1300多个孩子雀跃的心情,他们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跟着书本去旅行”。不仅如此,这场旅行全程都由孩子们自己设计。

“孩子的节日,应该交还给孩子自己策划。”校长孙纳新说,“快乐‘六一’任我行”已经坚持17年了,让孩子“任我行”的初衷源于一个“不太快乐”的“吐槽”。17年前,在临近“六一”的某一天,大队部收到了一封队员来信:“就要过儿童节了,可我很烦恼。为了排练节目,连续五六天的魔鬼训练,腰酸腿痛,这是一个令我身心疲惫的节日。我讨厌被支配的‘六一’,我渴望属于我的快乐的‘六一’。”于是,孙纳新带着老师们开始“反思”,并将节日还给孩子。

从那年后,武宁路小学的“六一”节变了模样——“开架式”少先队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们自主搞活动;“菜单式”活动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作用,倡导由队员自主设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大队部会提前征集‘快乐’目的地,根据队员们的喜好和意愿,制定活动菜单,而每个目的地的队伍自由报名、自主组团,老师们还会预留解决问题的自主权,让队员们自己解决出行方式、出行路线、活动攻略和活动流程等。”

孙纳新说,今年的“快乐‘六一’任我行”虽然还是学生自由组队、自由选择路线,但35条研学线路、攻略等全部出自35名“红领巾小小策划师”之手,老师们“藏”到幕后,成为“小策划师”的“大助手”。5月中旬,学校就在全校发出了“今年‘六一’,你想去哪儿?”的征集令。短短几天收到835条热情洋溢的回复。其中,有一条建议让老师们眼前一亮:“跟着书本去旅行”,让我们自己设计路线吧!这条提议的发起人、五(1)班的史羽辰说,既然“任我行”,不妨玩得更彻底,路线也由孩子们来定,那就更有意思了。

学校大队部迅速在全校招募一支以35人组成的小策划师队伍,由项目化学习项目组都睿老师带着精选目的地。他们从一至五年级的语文、英语、自然、道德与法治等多门学科中挑选出大家感兴趣的知识点,并据此找到对应的博物馆、植物园等实地场所,完成包含出行方式、参观路线、安全出行指南在内的研学攻略制定。“翻开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里《动物王国开大会》,让我们一起来到上海动物园,探访动物世界的奥秘。”“打开五年级第一学期道法书里的《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让我们一起来到现代印刷基地,一起去探访古代汉字印刷的历史……”

“提供给低年级弟弟妹妹使用的学习内容和研学任务应该跟高年级同学们不一样!”“我查了天气预报,5月31日下雨概率有80%,但下雨天也挡不住我们出去游玩的热情!我要再设计一个plan B(B计划)!”为了带领同学们“跟着书本学好知识,更玩得开心”,小小策划师们还提前实地踩点、考察,根据场馆资源设计启发性、实践性的研学活动和学习任务。

“我想去中华艺术宫看看,感受下每幅画背后蕴藏的故事。”这学期,一年级的陈熠然学了《四个太阳》语文课文后,对绘画的兴趣变得更浓厚了。陈熠然妈妈表示,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字面意思的“纸上旅行”,没想到是真真正正的实地探访。“对孩子来说,熟悉的课本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实在是太棒了。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搭乘地铁路线,还是中华艺术宫实地地图,居然都是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果然孩子们更懂孩子啊。”

“‘任我行’保护锻炼了队员们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让少先队员们做活动的主人、组织的主人,孩子们变得更生机勃勃了。今年全线打通出行方式、出行路线、活动攻略和活动流程后,孩子们积累了开拓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实践的技能,更有了认知、体验、感悟。”孙纳新说。

老师放手“小鬼当家”演剧目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孩子们期盼“小鬼当家”。老师们会放心、放手吗?

奉贤区奉城二小三年级的10多名孩子,为儿童节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情景剧,取名《不要显摆》。“没想到孩子们特别有创意,远远超出了我们老师的思维。”音乐教师熊滔说,现在的孩子与前几年比,更加希望能有独立表达自己观点和主张的机会,拿儿童节的排演来说,孩子们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今年很多孩子看上了一首来自宝岛台湾的拍手歌,还是用闽南话唱的,他们唱得可高兴了。再拿《不要显摆》这部短剧来说,完全是孩子们自己的创意,每个人分工一个角色,自己去创造人物,有几个人专门表演爱显摆的各种方式,有几个人是要将什么事不能显摆一样一样地演绎出来,可有趣了,也很有正能量。

“把‘六一’儿童节还给孩子,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主设计怎样过好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校长何哲慧介绍,“学校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儿童节必须是每一个孩子的节日,而不是由几个老师或少数同学策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