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跌宕的情节、高频的反转、密集的爽点,2023年,塑造了诸多造富神话的微短剧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的行业黑马。但火爆背后,内容同质、导向低俗、制作粗糙等问题频出,也引发社会各界对其导向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的担忧。
如今,一路狂飙的微短剧将进入新阶段。今天起,微短剧备案的相关规定全面落地。“微短剧再也不会是一个‘一夜暴富’的传奇行业了。”有微短剧制片人如此说道。
未经备案不得上线
2024年春节,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功出圈,这部微短剧拍摄仅10天、后期投入约8万元,上线当日充值却超过2000万元,但从6月以后,像之前那般能够快速变现的微短剧即将成为历史。
今天起,《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将正式落实,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其中,备案根据总投资额度分为三类,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
各大平台已经行动起来。
据微信方面信息,从5月27日开始,制作成本在30万以下(含)的微短剧,开发者需上传《成本配置比例情况报告》,剧目经平台审核后由平台下发备案号,该备案号仅适用微信小程序平台。对于已播出剧目,也需要提交《成本配置比例情况报告》。在剧目规范方面,剧集名称和剧名需要完全一致,集数需连贯且完备。
此外,抖音已向短剧开发者和作者发布通知,5月30日前所有已上线播出的短剧需按照模板准备材料。6月1日起新上线的短剧,上传抖音平台时需填写成本配置比例情况报告表和片酬承诺书,将材料上传到抖音后再由平台统一向省级广电备案。
快手公告亦显示,6月1日起,无备案号的微短剧作品,禁止在平台经营推广。平台将对微短剧作品进行审核,开发者不得采用技术手段躲避、对抗相关要求,否则将根据问题严重性,最高采取封禁小程序的方式进行处理。
火爆背后诸多问题
近一年来,微短剧以“爽”“反转”“打脸”等剧情引流,进而吸引用户花钱解锁剧情的模式迅速走红,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国家广电总局数据,2023年,获得上线备案号的网络微短剧共557部,较2022年增加了221部,同比增长65.77%,相当于平均一天上线1.52部。
短剧收入也为部分上市公司带来利润贡献,二级市场中与短剧相关的概念股,如华策影视、唐德影视、慈文传媒等上市公司,也在2024年第一季度均经历了一波股价的上升。
然而,微短剧市场也出现内容良莠不齐、诱导消费等乱象。
以咪蒙短剧团队“听花岛”制作的《当替身我月薪百万》为例,该短剧在抖音播放量高达1.4亿次,因涉嫌物化女性和违反公序良俗题材违规被禁止投流;《黑莲花上位手册》因涉嫌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被全网下架。
在消费模式上,微短剧也屡屡成为重灾区。一位消费者反映,一个影视小程序的会员充值页面显示,价值298元最高规格的“终身会员”,可以永久免费看全部新片,但购买后有些剧集却无法观看。一番查找后该消费者发现,协议中一条消息显示,“期限性充值仅可观看开通当日之前的剧集,开通之后新上架剧集不属于观看范围”。
也有平台利用算法向老年人推送微短剧视频,以低价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下一集,这一做法遭中消协点名。
行业生态将会净化
对于微短剧乱象,监管部门已多次出手。去年底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针对部分内容呈现低俗同质化的问题,下线了两万多部微短剧。
有业内人士指出,微短剧行业的门槛低,资本在快速流入,而低制作成本可以让制作单位保持较高的产出率。新规的出台意味着国内短剧市场即将进入整合期并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头部企业的集中化效应将会愈加明显,从业者将进入对内容、质量的反思期。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蓝源资本研究院副院长刘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微短剧短期之内会被资本看好,但行业仍存在门槛比较低的问题。同时,可能有一大批短剧公司无法获得任何盈利,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内容,这是非常考验短剧制作能力的。除此之外,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之后,对短剧的审核门槛会相应提高。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表示,备案新规为未来介入式的行业监管提供了前提和支撑。“以监管促进发展、以规范引领创新”将成为未来微短剧行业的治理基调,有利于在内容领域去芜存菁,促使该行业从“野蛮生长”格局逐步转型到“有序发展”格局。该行业中的企业将因此更加注重短剧内容和品质的提升,并强化短剧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度。
本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