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凯
1954年7月,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的翻译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华社出版一种内部刊物,名叫《参考资料》。每天出版两期,分为上午版和下午版,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每天必读的刊物。我所在的参编部翻译组,每天都要翻译大量外国通讯社播发的和外国报刊登载的新闻报道。每逢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除了白天工作8小时,我还要加班加点,有时从晚上7时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以便及时向中央反映情况。当时大家热情都很高涨,没人叫苦叫累。
我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翻译经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从一个普通的翻译工作者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译审”。60岁时,我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返聘多年后,又到新华社新成立的音视频部工作,直到80岁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据我粗略统计,工作期间,我自己翻译和校阅的稿件字数达到一千万字以上。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领导同志得知我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多次打电话到家里,邀请我去工作,我都婉言谢绝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工作任务是1957年9月,领导派我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讲话的笔译工作。同行的有刘秉章和林楚平两位同志,林楚平和我负责笔译,刘秉章负责审校。当天下午,拉达克里希南用英语开始演讲后,负责新闻报道的曾建徽等同志将演讲录音用打字机打印出英文稿,交给我们翻译。笔译工作一直到当晚22时左右才完成。当我们结束工作即将走出怀仁堂时,意外地在怀仁堂楼下走廊遇见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总理主动伸出手来,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我紧握总理的手,心情十分激动,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总理平易近人的作风令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