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散步(插画) 关于结节的那些事儿 自行车上的孩子 从古城墙阅读上海 原拓有暖 “偶遇”林徽因
第14版:夜光杯 2024-07-03

“偶遇”林徽因

吕迅

五月,暮春将尽,初夏未至,我出发去参加儿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典礼。走之前,得知今年恰逢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女士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和梁思成先生入学宾大100周年,该校将为林徽因女士补发建筑学位证书的消息,就想着一定要参与一下这难得一遇的盛会。

五月,宾大校园里繁花已落,一派郁郁葱葱,每个角落都有在拍照留念的毕业生们,让整个校园充满离别愁绪。毕业典礼分为两天,其中5月18日是各学院自己的典礼,20日则是整个宾大的毕业典礼。当18日晚上,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在毕业典礼上给林徽因的家人补发学位证书的时候,我正在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错过了这个时刻。好在韦茨曼设计学院在第二天,专门举办了一场纪念林徽因的活动,我报名参加,算是躬逢盛会。

韦茨曼设计学院的主楼是一座漂亮的四层欧式红砖小楼,哥特式的尖顶配上高大厚重的圆弧围墙,有一种中世纪城堡的神秘感,仿佛走进了《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茨。

纪念活动被安排在主楼四楼的圆形会堂里,大概能容纳一二百人。我们提前半小时到场,但早已没了座位,只能在会场侧边的通道里找了个勉强能站着的空间。当天的听众大都是东方面孔,除了像我们这样来参加孩子毕业典礼的中国家长外,还有来自梁思成与林徽因曾供职的清华大学的师生,以及正在宾大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

林徽因纪念活动的流程很简单,韦茨曼设计学院的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先生、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女士和来自中国的交流学者等一起缅怀了林徽因在宾大的学习和生活。台下很多人都是林徽因的粉丝,对她在建筑与设计领域,以及在保护中国古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很熟悉,但对她在宾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却大都知之不详,所以这场纪念活动,也是给我们补上了珍贵的一课。

宾大在百年之后为林徽因补发建筑学的学位证书,其中还颇有一些故事。1924年,20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陈植三人,带着成为建筑师的梦想一同到宾大求学。梁思成和陈植都顺利被建筑系录取,林徽因则被告知该校建筑系“不收女生”,理由是“建筑系学生经常要整夜画图,女生无人陪伴无法适应”。林徽因只好转去美术系,成了美术系的一名学生。倔强的林徽因并未轻易放弃梦想,她选修了建筑系除了男体写生和入工地现场课程外几乎所有的建筑课程,成绩甚至优于同班优秀的男生。学习期间,她与梁思成等男生们一同上课,整天和建筑系同学们一起画图,没有任何“不适应”。在宾大求学的最后一年,林徽因这位非建筑系学生竟然受聘为“建筑系助教和建筑设计的业余指导教师”,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宾大对于林徽因这样一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女性建筑学家和校友的忽视,几乎长达百年。直到2018年,林徽因去世六十三年之后,美国《纽约时报》补发了一则关于林徽因的讣闻。讣闻主要介绍了林徽因对中国建筑事业的贡献,并指出,之所以补发讣闻是为了“弥补当年因性别歧视造成的遗憾”。这则讣闻引起了宾大的关注,他们在翻看了林徽因当年的成绩册后,才发现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建筑学家,当年的成绩如此出色,却竟然从未获得建筑学的学位。于是宾大校方决定,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给林徽因补发那张迟到了将近百年的学位证书。林徽因的工作和成就,以这种方式得到了学校的首肯。学校为林徽因圆了她未了的心愿。

一百年来,沧海桑田,林徽因在宾大求学留下的遗迹已经不多。在校区西南角的斯普鲁斯街上,有一座掩映在绿色树影间的红砖砌成的两层半欧式小楼,是林徽因在宾大读书时租住的公寓。这所公寓在1971年就被改成了叫House of Our Own Books的旧书店。这间旧书店的空间狭小,能利用的角落几乎都塞满了旧书。店里只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小小的柜台里拿着笔在写什么。看到我们进来,他只抬头和我们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就又低头去忙了,大概是见到中国游客来此已经见怪不怪。书店狭窄走道一侧的墙上,贴着林徽因的照片和生平简介,橱窗里则放着几本介绍林徽因的中文版图书。想到我此刻就站在百年前林徽因曾住过的公寓里,着实有种思往抚今的感慨。

从旧书店里出来,重新回到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宾大校园,身边又都是年轻人扑面而来的青春笑脸。想来这里,也曾回荡着20岁的林徽因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段怎么样的灿烂青春啊!那又是一位怎么样的勇敢女性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