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全荣
走走泰顺,一切都顺。上个月的温州泰顺之旅,余味萦绕。特别是散落于乡野山水间、堪称中国古建筑瑰宝的廊桥,历经百余年沧桑,依然让人惊艳。
泰顺境内现有各色廊桥70多座,其中古廊桥32座,15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霏霏细雨中,我们来到了泰顺泗溪镇的廊桥文化园。我们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溯溪而行,15分钟左右便到了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的溪东桥。
导游小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廊桥如数家珍:溪东桥俗称“上桥”,呈东西走向,系编梁木拱廊桥。桥由二组拱骨相贯而成,并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组成稳固的梁架,拱内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有桥屋15间,屋檐翼角飞挑。廊桥结构简言之为“三无”,无钉、无桥墩、无榫头;“四要素”,撑、压、顶、编。基本组合单元为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二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来越紧。溪东桥始建于1570年,1745年重建,1827年重修,数百年来为村民出行遮风挡雨,还为“匆匆过客在廊桥”当临时驿站。古时村民精湛的造桥技艺和过人的智慧惊艳世人。据说,国外造桥专家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溪东桥西行800多米,我们又到了被称为“下桥”的北涧桥,她与溪东桥一起被冠为姐妹桥中的“妹妹桥”。立足碧水碇步的石块上远眺,北涧桥宫殿式结构,重檐飞翼,造型端庄沉稳,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桥的北面,山峦葱茏,云雾缭绕,山风吹来,云雾似轻纱飘逸;桥的两侧,一棵百年樟树,一棵古老乌桕,树干古色浑厚,虬曲苍劲,树叶茂盛翠绿,如伞如盖。走上北涧桥,凭栏临风,桥下溪水湍急。“青山隐隐水迢迢,春到江南草木俏”的意境油然而生。我们感叹其美,谓之“此景只有泰顺有”。
2005年,泰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急水滚浪冲垮了一座水泥桥,而有几百年历史的溪东桥、北涧桥却毫发无损。在北涧桥的桥头,有一家售卖土特产和根雕工艺品的小店。店主是位肤黑体健、柳眉大眼却不失灵气的村姑。小店门楣上的一幅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画面上,以廊桥溪水绿叶为衬托,上印诗一首“我与廊桥”。交谈中得知,诗是女店主写的。她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村人,在桥上开店20余年,与廊桥相依相伴,她对廊桥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写下了几十首“咏桥诗”,《我与廊桥》便是其众多诗作中最满意的一首。她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百年廊桥造福了村民,村民则以自己的方式回报对廊桥的深情厚谊。
2016年泰顺遇罕见洪水,冲垮了境内的三座古廊桥,一根根构制件都被冲到蓄洪的水库里。村民们行动起来,进入水库把它们一根根地捞起,一根不缺,最后由廊桥“非遗”传人拼装成功,恢复原貌。
“独飞溪谷千余载,风雨侵蚀永不朽。为民为客休安过,天下惟有木廊桥。”邂逅廊桥,不仅让我们酣畅淋漓地欣赏到了古建筑的瑰宝,更激发起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赓续传承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