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夏虫也可语冰 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 荷月说荷 从“门外汉”到“土编辑” 嵩山路上的兰亭传奇 那时没有张雪峰 断水困局
第15版:夜光杯 2024-07-30

从“门外汉”到“土编辑”

雷建光

青浦,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站在青龙塔旁,我感叹时光流逝、时代变迁,然而岁月留下的痕迹,深情缱绻,一如往昔。

退休不久,原单位领导让我发挥余热,推荐我去做区志编辑工作,当时我爽快地答应了。妻子听了后却说:“退休了就要享享福,你做这项工作能行吗?还不如陪我去天南海北走走吧!”的确,区志编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工作,也是新挑战。虽然我是地地道道的青浦人,对本地历史却不甚了解,但我实在太想了解青浦的昨天、今天、明天了。

进入编辑部,没想到真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它不仅政治性、政策性、学术性、专业性很强,内容也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想得到的,志书里面都能找得到,它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我曾在上海市公安局史志办参与过年鉴的编辑工作,但在日常操作中,志书与年鉴在纲目设置、写作方式、收录标准等方面完全不同。有好多“东西”,我第一次碰到,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动刀”。有时躺在床上,一想到白天的工作,怎么也睡不着,还萌生过“不如回家种红薯”的想法,免得自己天天想得头昏脑涨,看得眼睛发花。

区史志办后来多次组织我们“走出去”,参观上海通志馆、青浦博物馆、奉贤博物馆、常熟方志馆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让我们了解历史、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从而写好我们青浦的历史;也把专家、老师“请进来”,开展面对面交流。说实在话,刚开始听讲时,有时听得“云里雾里”“半知半解”,也只能慢慢消化“吃进去的东西”。

通过三番五次的定期例会,现场讲解志书大纲设计,书志初稿形成。之后,再由编辑老师以及曾经编写过志书的同志点评,对志书要求做到字斟句酌,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我从一个“门外汉”,渐渐演变成一个“土编辑”,体会到编写书志工作的酸、甜、苦、辣,使我对青浦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令我更深爱家乡这片热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