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前7月上汽终端交付245万辆保持行业领先 图片新闻 日本车企频繁造假跌落“神坛” 七月部分车企整车销量榜 车企半年业绩苦乐不均分化明显
第16版:汽车周刊/专题 2024-08-15

日本车企频繁造假跌落“神坛”

前不久,日本车企被爆出集体造假丑闻。日本国土交通省通报显示,涉事的丰田、本田、铃木、马自达、雅马哈五家日本车企涉及碰撞数据造假、发动机功率测试舞弊、刹车测试成绩造假等。上述日本车企生产的38种车型存在认证欺诈问题,其中32款已停产,引发全行业“爆雷”。日本民众纷纷责问:日本车企的“工匠精神”哪里去了?

其实,这次日本多家车企的“爆雷”早有征兆,2023年11月,本田公司被爆出安全隐患,在美召回超30万辆汽车。同月,日本丰田又因脚踏式驻车制动存在故障等问题,宣布召回超58万辆小型乘用车。更早的还有在2016年,三菱汽车承认,在62.5万辆微型车的燃效测试中造假;2017年,日产汽车和斯巴鲁相继被报道出让无资质人员参与车辆出厂检验;2018年,日产汽车和斯巴鲁以及铃木、马自达和雅马哈又都被报道出篡改燃效及尾气排放测试数据。

曾经,日本制造以“工匠精神”著称;如今,接二连三的造假丑闻已令这一金字招牌失去光环。这背后的原因是多重的。

一是随着电动汽车迅速发展,日本车企在燃油车领域的巨大优势正在消失。在与新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本车企的“过度自信”已经不合时宜,甚至对企业自查和进步都构成阻碍,并造成了如今整个行业的困局。

二是日本车企管理层为缩短研发周期、谋求短期利益,下达不合理的任务指标,迫使一线工作人员不得不铤而走险。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也承认,企业生产周期和程序漫长复杂、没有人能掌握全部流程,可能都是造假原因。

三是日本监管部门在标准制定、监督检查、惩罚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一些企业能够轻易逃避监管和惩罚,客观上减轻了造假代价。

总之,当日本车企开始钻营如何让产品的纸面报告“说起来”好看、过得去,“工匠精神”俨然成为纸面雕花。频繁爆出的造假事件,令日本汽车制造跌落“神坛”。日本车企务必深刻反思,今后如何重获消费者信任,或许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李永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