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成
最近接到一个任务,是一位妈妈转托来的,说她在权衡以后买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的荣光》,想作为礼物送给她小升初的儿子,希望我能给她儿子写几个字、签个名,鼓励一下。我是一个慎重的人,荣幸之余顿感责任重大,遂问这位妈妈希望我从哪个方面写更有针对性。我想,这样一个签名,签在书名为《生命的荣光》这样一本书上,饱含了妈妈对于升入初中的儿子多少的期待啊!马虎不得。朋友听闻我言,遂发微信进一步了解。一大早,妈妈的回复来了,都可以,就是鼓励一下。
知我性格的朋友见我为难,立即根据妈妈给的儿子名字,运用高科技的ChatGPT给出了几个答案。我浏览了一下,瞬间排除了。我想这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份责任、一个期待、一个祝福。为了这样一份责任、一个期待、一个祝福,这签名不能冷冰冰的,必须要有温度、要热血,必须要让孩子印象深刻、记得住、能接受,能时常忆起,能推动自驱。尤其是,能围绕获取自己生命的荣光,时时修正自己,端正心态,轻松上阵,百折不挠,持续进取,实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大人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在给他说教,对他是认真的,是负责的,是和他在一起的。
想及此,我从孩子的角度,用轻松愉快的口吻写下了以下文字——致××同学:小升初,初升高,人生路上不停跑。艰难困苦踏脚下,我自潇洒获荣光。写毕,我让朋友发给那位妈妈看看是否合适。妈妈看后欣喜地回复说,挺好,挺好。
名就这样签下了。一本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签名书也就此诞生了。
可能是作者和读者特有的沟通方式,自我出书以来,也屡屡有人希望签名。我忘不了在新书发布会上几百人等待签名的队伍,忘不了我带的研究生希望老师留下的“墨宝”,忘不了拙著在母校图书馆收藏仪式上的落笔,更忘不了我把书赠送给老师、亲友时主动写下的文字:跑向未来,跑出精彩;人生就是马拉松,马拉松就是人生等等。我总试图把自己的一些认识,通过签名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明白我的认知、书的价值。但实在地说,签了也就签了,签过也就忘了,签给谁更忘了。
这个孩子,这个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我却相信我是忘不了了。忘不了的原因,不是我签下了自以为合适的字,更不是什么特殊日子,而是想:孩子拿到我的签名书之后,他会看吗?他会当回事吗?他看了书会有收获吗?他以后会怎样?他能如他妈妈期待的那样,获得自己生命的荣光吗?
一切都不确定,一切皆有可能。好在,孩子还小,我们都还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