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竹报平安(篆刻) 书法 少女玩转融媒体 温暖的教师节 晚风庭院落梅初 《树魂》缘
第12版:夜光杯 2024-09-05

《树魂》缘

黄昌勇

2024年正月初三,我背上行囊,到南方一个有山有海的地方,躲起来,开始了又一次闭关写作。在万家灯火,浓浓的节日里,把自己关起来,不分昼夜,把思绪一股脑地铺展开来;有时,文思泉涌,有时,一筹莫展,为人物的一句念白、一个戏剧动作的设计,煞费苦心。就这样,在温暖的南国闭关了两周后,完成了新的话剧剧本。可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的那天晚上,剧名还没着落,苦思冥想到午夜,大脑突然跳出两个字:树魂。这一瞬间决定了新话剧的名字。

话剧《树魂》是我第四个话剧剧本。也许是巧合,前面三个剧本《前哨》《兰考》《延安》取名都是两个字,也都是利用寒暑假把自己关起来完成第一稿。从2020年开始,我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创作剧本,看似高产,其实,深挖一下,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前哨》以上世纪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为描写对象,《延安》书写的是抗战烽火中奔向延安的抗日演剧队悲欢离合的故事,题材都是我青年时代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有着大量的积累和内心体验;《兰考》写的是我的家乡河南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壮举,《树魂》把笔触延伸到了福建宁德,是上世纪80年代闽东那片贫瘠土地上植树造林的乡土巨变的大地之歌。农村题材与我长期生活在乡村以及对乡土文化的体验、观察、思索有着密切的关联,我把自己的乡村记忆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这两部作品中来。

离开故乡已经30多年,但乡村记忆已经渗透到了血液和灵魂,挥之不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清晰。我在一次剧本创作会上说过一句话,剧作家不论写什么题材、塑造什么人物、讲叙什么故事,某种程度上都是在写他自己。

2023年7月15日,应上海歌剧院许忠院长之邀,到福州观赏他指挥的歌剧《托斯卡》,同时与有关方面商议话剧《前哨》到福州演出事(《前哨》中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频是福州人)。就在这次短暂的福州行,有关领导在了解到我编剧的话剧《兰考》刚刚上演时,告诉我福建宁德很值得写。巧合的是,当晚在与福建歌舞剧院孙砾院长交流创作时,得知他们正与宁德方面筹备创作一部舞台剧,原型正是黄振芳家庭林场。从1983年开始,黄振芳三代人坚持植树造林,已经名满天下。1988年到1989年,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同志曾三次到林场调研,并高度评价黄振芳家庭林场为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进而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生态理论。孙院长当场邀请我担任这部剧的编剧。

整个暑假我完全沉浸在有关书籍资料文献中。8月最后一周,我来到宁德周宁七步镇后洋村的黄振芳家庭林场,云雾周宁,我在被森林覆盖的群山中,感受来自那片土地上曾经的苦难和辉煌。三十几年一瞬间,当三代人一同还原历史的苍茫时,我们其实很难体会到那个时代的蓬勃生机和艰难困苦。我也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巨变,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自己的乡村记忆和经验不时浮现在眼前、涌入到心间。我有意无意把记忆一同代入,力图更好的想象当年的图景。同时我也开始研究舞台艺术、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类似题材的书写。我渐渐有了自己的方向,明确了这部作品必须是在原型的时序框架中,以虚构的方式重新建立主体叙事和人物故事。宁德之行,深深体会到闽东这片神奇土地上革命文化、生态文化、畲族文化的深刻印记,我设想,三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是这部话剧走向历史和未来的基础。

第一次到宁德,就遇到诗人、剧作家刘国平,我们一见如故,我盛情邀请他参与到剧本创作中来,以便在历史发展、地方文化契合上来把关,剧中的畲族民歌、原创歌曲都由他来承担,我也遇到担任这部剧作作曲的福建籍作曲家章绍同老师,白天,我们一同调研,一同走访,一同讨论;夜晚,我们围炉夜谈,有时兴奋不已、击节赞叹,有时激烈争论、互不相让。

2024年1月中间,话剧《前哨》在福建大剧院隆重上演。我借这次机会又来到后洋村,这一次,我带来了剧本故事大纲和人物小传。实话说,建立在真实原型基础上的虚构作品都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同类题材中成功作品不多,就是因为大都太拘泥于原型的事迹了。我把这部多场次话剧大致分为三幕:毁林、造林、捐林。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最后把“捐林”易为“守林”,一字之别,整部话剧的意象和精神得到了提升。

大家在讨论中对虚构的故事还有不少不同的意见,我知道,这是故事原型的巨大影响和虚构情节的处理之间需要协调。我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大家一起再回到原型中去。这就有了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再次来到后洋村,邀请七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包括两位老支书召开座谈会。

故事中描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的红军号手牺牲在后洋村并被村民安葬在村东的山顶上,大家认为虽然闽东有不少红军烈士,但后洋村好像没有过,这样的处理会不会影响戏剧的真实性。当我提出村里是否有过红军烈士这个问题时,令人吃惊的场面出现了,年长的那位老支书说,当年有两位红军牺牲在这里,一位没有找到尸体,一位就被村民埋在村东的山头上。听到这里,现场陷入了沉寂,艺术的虚构竟然会与历史有如此的巧合!

当初,接下创作任务时,我就找到导演卢昂,预约他来执导,那时剧本连一个概念都没有,卢导却满口答应。他推掉了好几部大戏,空出了大半年时间,等到故事大纲和人物小传出来,他就开始了筹备工作;春节后,剧本出来了,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排中。我还邀请了同济大学娄永琪的团队,承担了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可以说,《树魂》是沪闽两地艺术家通力合作的结晶。在各方共同的支持和努力下,舞台剧《树魂》7月28日在宁德成功首演。11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树魂》还会来上海演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