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树立社会责任感 说真话、建信任 长三角慈善集体婚礼传递向善大爱 超导研究是物理学科学发现的富矿 老师“让几步”,让学生实践“大进步”
第5版:上海新闻 2024-09-09
南科大校长以亲身经历诠释科研“从0到1的突破”

超导研究是物理学科学发现的富矿

昨天,伴随着悠扬的《沂蒙山小调》,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八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开讲。他介绍,过去113年里,诺贝尔物理学奖共有五次授予超导研究的物理学家,该领域不仅蕴藏丰富的科学发现,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这是物理学科学发现的富矿”。

拿广播操作比喻

“超导体,首先必须是导体。导体电阻主要来源于原子振动对电子的散射。”薛其坤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温度低的时候,原子就不大运动,就像一帮人做广播体操,中间有个人想穿过去,这些人如果一直乱走,人很难走过去;但如果这些人都停下来,这个人就能找到空隙走过去。也就是说,温度越低,原子振动越弱,电阻就容易通过,所以超导一般会发生在低温。”

温度超过40K(-233℃)的超导为高温超导。因此,在超导研究领域,提高超导体材料的临界温度(Tc)是关键。而霍尔效应的发现,打开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又一扇大门。霍尔效应指当电流沿纵向通过导体或半导体薄片时,如果薄片置于垂直方向的磁场中,就会在其两侧产生一个横向电压,即霍尔电压。而量子霍尔效应,则是霍尔效应的一种量子化版本,它是在强磁场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状态,其中霍尔电阻呈现出量子化的阶梯状特征。

早在1880年,霍尔就在研究磁性金属的霍尔效应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电阻,这种在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被称为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既然存在量子霍尔效应,那么是否也存在一个量子化的反常霍尔效应版本呢?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正是这样一种现象,它不需要外加磁场即可观察到量子化的霍尔电阻。在量子反常霍尔状态下,材料表面的电子遵循着特定的轨迹运动,形成所谓的边缘态,这些边缘态允许电子沿着特定的方向无散射地流动,从而大大降低了能量损耗。如此重要的物理学推断,被薛其坤团队证实了,这属于基础研究“从0到1”的发现。

攻克“三不像”矛盾体

为验证这一理论物理预言,2008年起,薛其坤带领研究团队展开艰辛的探索。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条件很苛刻,需要一种具备拓扑特性、长程铁磁序、体内绝缘态三大条件的超薄膜材料。“这是‘三不像’的矛盾体,因为大部分铁磁材料都是导电的,二维情形下很难实现铁磁性,况且磁性和拓扑很难做到共存。这就相当于,你要制备出像‘三项全能运动员’的材料。”薛其坤说。

基于这些要求,薛其坤团队与王亚愚团队、吕力团队合作,筛选一系列磁性拓扑绝缘体。磁性拓扑绝缘体很独特,它们在内部是绝缘的,但在表面或边缘展现出导电性,且这种导电性不受杂质或缺陷的影响,正契合产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要求。2012年,薛其坤团队终于在一种材料上观测到完美的量子化平台。2013年,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评价这一成果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物理学论文”。

科学研究像登山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为薛其坤带来了诸多赞誉,但他的工作目标并不止步于此,他在该领域还有其他研究方向。其中,液氮温区的超导电性问题是薛其坤团队重点攻关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液氮温区超导问题就进入学界的视野,但其原理是什么,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解释,我们希望能在这一领域作出突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薛其坤以登山为喻,阐释心中的科研精神,“自然界的表现形式千奇百怪,做科学就像登山,只有勇于挑战高峰,才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我们应该满怀豪情,登上科技之峰。”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