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叫“鲲”的大鱼 秋风送爽(中国画) 谜语里的西瓜 吃食与不值 被沧桑堙灭的古运河 “好吃魔”忙早餐 如何丰富一本书 藏拙之美
第12版:夜光杯 2024-09-23

“好吃魔”忙早餐

刘鹏春

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三代人,早餐各有爱好,就餐不同时间,原则上各人自己动手。女婿每天不变的牛奶面包,女儿喜爱煨面,小外孙除了享用妈妈的花色早餐外,厚爱我的葱油拌面。太太喜爱豆浆点心,而我每天基本上是一碗面条。当然,阳春面是不够的,总要有点浇头。隔夜留点荤菜,备一点雪菜肉丝,早晨烫一点蔬菜。一碗汤面,一个早晨的舒心惬意。

一辈子以写作作为职业,如今依然以笔耕为乐。只是为了健康,晚上不再伏案。每天早上,如情绪饱满,先写作一个小时,再用早餐;思路滞涩,先忙早餐,餐后眯一个回笼觉。醒来神清气爽,笔下流畅。总之,忙早餐,用早餐,是我每天的兴趣点。一碗面条,说不定就牵扯出千丝万缕意绪了。

再好伺候的胃口,也不会甘心味道的单调重复。有时会想起苏中老家的那些富有特色美味的面条:扬州的虾仁煨面、泰州的鱼汤面、宝应的长鱼面、泰兴的腰花面……有时在新闻里,看到上海有经营这类特色面条的新店开张,难免动心。然而一见交通不便,便望而却步。

美食其实不完全属于味蕾,生命的记忆常常会萌出意味深长的“味芽”。馋,便不仅仅是眼馋、嘴馋,更是一种心馋,心的渴望了。上海是个创意之花盛开的城市,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小店餐具,匠心处处可见,创意熠熠生辉。美食的创新更不用说了。有一次,上海电视台播出比萨的创意大赛,一款八宝酱比萨让我大赞,好创意!由此,联想到我的上海早餐,是不是可以多一点创意?也许一碗面条的创意,说不定就外溢到我的纸上笔下呢?

真正开始动手是近年的事。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小超市,每天供应新鲜的虾仁、长鱼等等。那天兴趣来了,买一盒虾仁回家,欲做虾仁煨面,可做虾仁煨面需要高汤的。对了,家里正好有真空包装的健脑乌骨鸡汤。操作完毕,虽少一点浓白的面相,那汤却是别有风味。出乎意料的是,乌鸡之黑与虾仁之白的简约之美,相映生趣。后来,又买了长鱼,做了一回长鱼面。虽然没有正宗的宝应长鱼面那么鲜香浓郁,也还是让人咀嚼到里下河的水乡特色,心头甚至响起二妹子那支暖暖的歌:“九九那个艳阳天……”

陆文夫在他的小说里说过,“何谓美食家,好吃鬼也”!在上海做一个“美食家”,该叫“好吃魔”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