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躬行 小院 吸口氧再上路 谈“每个人都该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 跨越千山万水的重逢 开花的水横枝
第14版:夜光杯 2024-09-24

谈“每个人都该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

杨晓勇

一口气读完叶田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的《每个人都该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我忍不住叫好,真是太棒了!

叶田是电影导演,著名作家叶辛的儿子。他花了一年多时间,陪伴父母走遍了他们年轻时踏足、生活、工作过的贵州9个市州,拍摄了纪录片《岁月未蹉跎》,他说拍摄并未结束,今后还将继续!

片中有父母插队的往事,也有他儿时的记忆。通过拍摄,他走进了父母的内心,对父母的人生经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父亲插队落户的砂锅寨、住过的土地庙、在土地庙里撰写《高高的苗岭》《蹉跎岁月》、在岩英村参加湘黔铁路岩英段大会战、父母的相知相恋……他由衷地感叹“岁月未蹉跎”。

人,作为万物之灵,总应该留下点自己来过、爱过的痕迹。怎样才能留下来?又有哪些人的人生足迹更容易留下来呢?显然,名人的人生足迹更容易留下来,像叶辛,他的人生足迹已经留在他的小说里,留在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里,留在他人的作品里。《蹉跎岁月》里有他的人生,又通过小说和电视剧家喻户晓。《叶辛传》是他的人生传记,作者林影是他的粉丝,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叶辛的小说就温暖了她、激励了她,后来萌发了为叶辛写传的愿望并梦想成真。

那么普通人呢?在很多人看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留不下什么痕迹。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自己不注意创造和保留,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命痕迹便隐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了。

这是遗憾,也是人生和社会的常态。可话说回来,即便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人生和故事,有自己的生命感悟,那些勤劳的、善良的、温暖的、奋斗的故事也有很多,比如孝敬长辈、抚养子孙的经历,以及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应该被记录被传承。由谁去记录和传承?显然,子女是当仁不让的人选。因为子女最了解父母、最爱父母也最方便做此事。在这方面,叶田不仅带了个好头,还提供了方法:找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拿出手机,把它架在支架上,请父母坐在镜头前,倒上一杯清茶,让他们回忆自己一生的故事。

拍摄这样一个纪录片,关键是做子女的要有这个意识、这份孝心。曾有朋友问叶田,你花了一年多时间,为爸爸妈妈拍了一部纪录片,又没经济收益,甚至可能没人愿意看,你觉得值得吗?叶田说这是他从业以来最有价值的一次拍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我深以为然。

人类究竟应该保存什么?传承什么?其实,人们能够保留的是人生文化,只有人生文化才能世世代代保存下去,而这种保存和传承也才更有意义。

作为作家,叶辛曾于2012年在《新民晚报》上撰文倡导“替亲人出书,为百姓立传”这种面向普通人的、全民性的人文纪念;如今,作为导演,叶田倡导每个人都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这是他们父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的贡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