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广告 银行低息消费贷入股市引发关注 抢筹行情告一段落 快牛将向慢牛演变
第8版:新民财经/广告 2024-10-12

银行低息消费贷入股市引发关注

借贷炒股不可取,监管部门明令禁止

“9·24”一揽子政策出台后,股市快速上涨吸引不少投资者入场,其中不乏贷款中介“助力”投资者借贷入市,利用银行低息消费贷加杠杆。

业内人士提醒,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低息消费贷款进入股市实际上是加杠杆的行为,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

借贷炒股风险不容忽视

80后和90后的投资者正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军,甚至有不少00后也加入其中。但部分年轻人正在借消费贷进入股市,引起业界关注。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年轻的投资者将目光瞄向了低息消费贷产品,表达了想要套用消费贷炒股的诉求。“消费贷靠谱吗?如果转入股市会不会被发现?”“申请消费贷入股市会被追回吗?”一些投资者急切询问借钱入场的方法,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已经成功申请消费贷投入股市。

在这背后是消费贷利率的持续走低。去年至今,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从“3”字头迈进“2”字头,个别进入了“1”字头,“价格战”愈演愈烈。

根据正规的申请流程,消费贷贷款用途主要覆盖家装建材、旅游消费、综合消费、教育留学、健康医疗、大额消费品等种类,在申请贷款时银行通常都会明示,不得用于买房、投资、炒股等领域。

有银行相关人士称,近期申请贷款的客户较以往明显增多,不排除有客户借此炒股的可能,银行严禁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等领域,一经发现,将提前收回贷款。

对于此类现象的出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主要是近一段时间国内股市快速上涨,挣钱效应明显,吸引了部分投资者,其中不排除少数投资者违规挪用消费贷及加杠杆入市。这样的操作容易导致资产泡沫,同时,对于加杠杆入市的投资者,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可能放大投资损失,引发个人财务风险。

有业内评论指出,借用网贷炒股,很可能会对年轻股民本身造成巨大的伤害。相较于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网络借贷平台的门槛更低、放款速度更快,而且可获得的贷款额度也更高。“这些平台为年轻消费者获取资金提供了便利,但由于网贷中的繁多套路导致还款困难、隐私泄露及暴力催收等问题,使不少年轻人陷入困境不可自拔。这还只是网贷被用于正常的消费行为,如果其被用于股市,造成的困局可能更大。毕竟,在股市中,散户很容易亏钱,新散户股民更容易亏钱,一旦加了杠杆,心态失衡,亏钱的几率将进一步加大。”

严禁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针对当前部分投资者希望套取消费贷投资股市的“苗头”,监管部门已经加以警惕。

10月8日,金融管理部门已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并有多家银行紧随其后发布相关声明。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1日,已有近50家银行发布关于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等领域的声明。

多家银行信贷中心人士表示,银行会对借款人的账户进行定期检查,通过分析交易记录来识别异常的资金流动模式。如果有大量资金转入与股票账户或其他投资平台相关的账户,会引起银行关注。“一旦发现消费贷资金未流向正规用途,银行会立即进行断贷。”

事实上,一直以来,监管就明令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2006年,原银监会下发通知就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进行风险警示,要求各银行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对于挪用贷款买卖股票的行为,银行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

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以下简称“上海监管局”)也对某持牌消费公司下发罚单。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该消费金融公司因个人消费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消费者投诉渠道管理不尽职等,被罚145万元。

7月10日,上海监管局也披露了多张银行罚单,同行业有多家银行因涉及“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被罚。

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提示消费者,警惕过度负债风险,合理合规使用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其指出,应坚持适度负债、理性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在不超出自身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不违规将消费分期、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用于理财、投资、购房、还贷等非消费领域,避免“以贷养贷”“以卡养卡”等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 杨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