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上海青少年STEM教育研究院揭牌 冷空气今突袭 气温骤降10℃ “上海青”分外甜 上海“中医巡诊站点”已达172家 志愿者找“虫虫”催生“昆虫家谱”
第5版:上海新闻 2024-10-19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开幕,让公众更多参与科学项目

志愿者找“虫虫”催生“昆虫家谱”

学生参观生物多样性调查图片展示区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上海到底有多少昆虫?这个科学家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被来自上海的一项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破解了。今天上午,第十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拉开帷幕,再次点燃上海公众对自然与科学的热情。记者从上海自然博物馆获悉,调查正是诞生于一项自去年开展的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

变身昆虫调查志愿者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我国已知的昆虫约有13万种。自2023年起,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大城小虫工作室、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等发起了每年一次的“上海昆虫家谱”调查。调查报告,截至2023年,上海现有昆虫种类为3090种,并首次摸清了上海昆虫大家族的家底知多少。相关数据,已经被《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采纳。

背上遮阳伞、抄起棍子,到野外找“虫虫”,已经成为上海白领迪娜业余生活最期待的事。“随着上海人居环境越来越绿色自然,在公园角落、郊野公园、嘉定浏岛、崇明等地的自然保护地带里,已经形成了足以供昆虫自然生存的野外生境”。近两年来,包括迪娜在内的千余位上海市民,通过“上海昆虫家谱”调查项目,在周末或节假日变身昆虫调查志愿者。

走出“市民科学家”

如果发现了感兴趣的昆虫,志愿者们赶紧掏出手机拍照记录,然后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小程序,上传至“上海昆虫家谱调查”项目板块。仅今年前10个月,上海昆虫家谱调查就收到了8000多条上海昆虫的踪迹数据。令人欣喜的是,其中还诞生了中国新记录物种——绍特突眼隐翅虫,发现者是一位15岁的上海少年,他正在撰写相关科学论文,准备发表于国内外的专业期刊。

“真没有想到,从上海昆虫家谱调查的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中,不仅走出了一大批关爱自然、充满科学好奇心的上海市民,甚至还造就着市民科学家。”项目发起人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负责人余一鸣说。2023年以来,“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作为“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科普讲座、户外工作坊、实地采样、随机数据征集等形式持续开展昆虫调查,发动组织近百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400人次,其中包括自然达人、业余爱好者、亲子家庭、校内学生等。

经过连续十届的精心培育和发展,“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已成为广大市民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呵护自然的重要平台。未来一周,围绕“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九大主题活动将走近市民身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