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年轻化”改造后,内环高架“穿”上了彩绘“外衣”,从上到下焕然一新,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彩绘师高亮在东体育会路中山北二路边彩绘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摄
谁能想到,“老态龙钟”的内环高架也能“容光焕发”?周家嘴路至中山北一路的这段内环高架,经过“年轻化”改造后,已从上到下焕然一新,成为一道看得见品着灵的亮丽风景。
近日,记者蹲点已“年轻化”的内环高架多处“打卡”点,观察市民对内环高架“年轻化”的反应,倾听他们讲述与内环高架“年轻化”的故事。
黄兴路延吉西路口:感觉噪声小了景观美了
上午10时许,黄兴路上行人不多,满头白发踱步的市民卢菊青颇为显眼。他今年已有76岁,就住在路边一老旧小区,有事没事都会到这一带走一走,看一看。
“你看,这里好看吗?”说着,他指向了高架下面的空间,那里,高架立柱和梁板都刷上了新涂料,中间隔离带绿化形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组团,一根根灯管高低错落,此起彼伏,一幢幢公共设施用房外立面都刷上了新涂料,绘上了各式壁画。公交站旁的几个高架立柱,更被装点成了“公交柱”,538、713、819路等过往公交车次都用硕大的橙色字写在比人还高的位置,距离四五十米远就能看得清。
卢菊青骄傲地告诉记者,当初高架“年轻化”改造使用“超高压水射流”工艺降噪切割原有防撞墙时,施工方采纳他的建议,给“超高压水射流”戴上一个“帽子”,挡住了切割时飞溅出来的水。“防撞墙变高了,也变美了。”让卢菊青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盆景吊篮改立于防撞墙顶部凹槽后,再也不见人工浇水的场景,长势却更好了。“现在科技真是先进!”他说,询问施工方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工程项目部后才知道,盆景里有感应装置,缺水时能自动补水至适宜程度。“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上面浇水下面滴滴答答了。”
让卢菊青感受最深刻的是,虽然房子与高架最短距离只有3米左右,但“年轻化”改造后,再也没有被噪声吵醒过了。原来,改造后的高架,不只是隔声屏“长”高了,盖在收缩缝上面的钢板也换成了降噪耐磨橡胶板。开车过来看望他的儿子曾告诉他,路面平坦了,“哐当”声没有了,用同样力度踩油门,车速似乎更快了。
“晚上灯光一开,还要好看。”在卢菊青眼里,经过“年轻化”改造的这段内环高架,已“脱胎换骨”如南京路一样美观亮丽。如他所说,当天晚上,灯光掩映下的这段内环高架果然美轮美奂,有的市民还拿起手机随手拍照。
中山北二路:高架与市民活动相得益彰
经过“年轻化”改造的中山北二路754号前后这一段,已成了一个上顶内环高架,北靠东走马塘,集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口袋公园”。一个个高架立柱和高架下一面面公共设施用房外墙,都“穿”上了彩绘蘑菇的“外衣”,随处可见的创意椅子,令人耳目一新,也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打卡之地。
几只白鹭忽然从东走马塘岸边飞出,一位穿条纹衫带着孩子玩耍的市民脱口而出“一行白鹭上青天……”随即凭栏观看。是时,“条纹衫”旁边,有的市民走进了蓝色围网内的“蘑幻森林篮球场”秀球技,有的市民牵着宠物狗在外圈溜溜达达,有的市民则拿着钓鱼竿紧盯水面动静。儿童游乐区域,小朋友们在大人的带领下,“攀岩”“爬山”、滑滑梯、攀爬绳网、坐跷跷板、滚彩球……
“这里环境好。”徒步而过的市民朱绍民说,他每天都要来这里“打卡”,在政本路至四平路间的这段中山北二路高架下走好几个来回。在他看来,高架桥上下都有“年轻化”的成色,都展现着城市的活力。
同样喜欢到这里“打卡”的,还有张阿姨、袁先生、唐先生等一批“萨友”。在高架边标有“上海绿道”的一排“L”形长亭下,他们面朝高架,或坐或站,吹奏着《垄上行》《飞鸟与射手》《思念陪着鸿雁飞》《天堂》等乐曲。老袁说,他们几乎每天都来此聚会,看着眼前的绿化,望着焕然一新的高架和高架后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等现代化大厦,吹吹萨克斯,律动的音符与凝固的建筑艺术相得益彰,“意境不要太好!”
跟着高架“年轻化”的远不止这些。中山北二路东体育会路口,一个公共设施箱体就“穿”上了“运动装”。彩绘师高亮说,他近期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彩绘。“好看!”看着高亮一笔笔描绘,驻足路人纷纷点赞:年轻,有活力,很上海!
市道运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浦西段全长约31公里的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工程目前已进入到静安段施工,在前期改造取得良好反响后,将继续推进下去。而据记者了解,“年轻化”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道运部门对高架桥梁进行“年轻化”改造后,属地相关部门也会继续对高架下面和旁边的一些设施和场地进行“年轻化”改造,让内环高架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都更“年轻”,更具活力。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