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新民直播”带大家先睹为快 “淘书乐”来到苏河华政湾 数字音乐,可听亦可看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4-11-12

数字音乐,可听亦可看

本版图片 记者 王凯 摄

《幻胧》《枫丹》《沧浪行》,当米哈游戏《原神》《崩坏:星穹铁道》、莉莉丝游戏《剑与远征:启程》、网易游戏《逆水寒》等那些熟悉画面逐一“绽放”于舞台幕布,与熟悉场景相对应的音乐新作品却给予玩家截然不同的想象。作为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专业展演板块组成部分,昨晚,2024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重头戏——第三届“音创杯”全球游戏音乐作曲大赛获奖作品音乐会,由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奏响上音歌剧院。

一个新产业

随着中国数字音乐产业不断发展,AI等创新技术也推动着数字音乐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的300余位参赛者,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创作者卫雨晨年仅19岁,还在中国传媒大学作曲专业读大二的他,所作《枫丹城市风光》不走寻常路,拒绝白描式呈现,用音乐引领人们去探索城市。而就职于网易的游戏配乐师何星宇则用电子音乐技法创作了《观星》。

昨晚亮相的16部作品,或唯美、或梦幻、或充满科技感,让人感受到新生代音乐创作的蓬勃朝气。“汇聚全国甚至全球年轻作曲,让他们在游戏音乐领域大展身手”是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艺术总监、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作曲家安栋教授的心愿,他说:“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数字音乐产业正蓬勃发展,在人人皆可创作的新时代,专业院校当以专业标准、广阔胸襟、国际视野,引领数字音乐领域的新高度。”而音乐周也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校校联动,促进数字音乐的全球化交流与发展,培育新一代数字音乐创作人才。

一种新视角

如何用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创作能走进年轻受众内心的作品?曾为米哈游戏《原神》《崩坏:星穹铁道》、腾讯游戏《王者荣耀》等打造主题音乐会的安栋表示,音乐创作的基本逻辑是一脉相承的,专业音乐作曲自然也能纯熟掌握技法,“关键就是视角和心态。”虽然平时很少有时间打游戏,但他能切准年轻玩家的“脉搏”,写出既符合游戏内涵又贴合场景,还能引发玩家情感共鸣的音乐。而这一切,始于倾听。

担任《原神》梅赛德斯奔驰音乐会音乐总监,演出两场,但是编配制作过程历时10个月,不断打磨。“你需要去倾听、寻找并感受。”从《王者荣耀》到《原神》,先读懂这款游戏的世界观和精神内核,再去揣摩玩家聚焦的点。在他看来,优秀的游戏本身也是艺术作品,和文学、电影、音乐剧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它更倾向于体验感和代入感。因而它的音乐要更具氛围感,让人“一秒入戏”。

一条新赛道

和科技发展紧密挂钩的数字音乐,于创作者而言是不断学习和更迭,既要掌握最新技术又要捕捉最新的音乐创作动态。31岁的陈耀显带着作品《枫丹白露》登台,在游戏音乐领域闯荡,不时需要返校“回炉”。最初学的是音乐工程系,曾在网易担任音乐设计师,又考去上音攻读博士,他毫不讳言:“读硕、读博都是在行业中感受到了危机,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创作技巧。”

为让年轻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能有清晰的认知,本届数字音乐周邀请了一批国际顶尖专家作为嘉宾——包括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配乐系主任肖恩·麦克马洪、美国作曲家伊戈尔·涅米罗夫斯基、托马斯·帕里施,日本作曲家高梨康治、宫野幸子、岩垂德行等。而各大艺术类高校、头部科技企业、行业协会也纷纷参与。安栋说:“我们希望尽可能客观地来评判作品,同时也让年轻作曲家能够听到来自产业不同环节的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了解怎样的作品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是能被采纳的。”

如今,在高科技帮助下人人皆可创作,新赛道既是人才高地,竞争也势必空前激烈。音乐周的举行既为挖掘人才,也为展现数字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音乐周期间,沉浸式声音交互作品《梧桐影韵——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的声影回忆》在衡复艺术中心园区夏衍旧居内呈现;宋思衡钢琴音乐会《来自地球的钢琴诗》则带来了全新音乐体验;《穿越·山海经》将书中的奇幻世界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活动也让更多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得以参与和融入,共赴数字音乐的未来。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