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小区里设置了“爱回收”智能回收机 杨建正 摄
网友讲述自己被判罚“违规”的遭遇 网络截屏图
用于分装物品的塑料袋成了“违规品”,向平台申诉却一直无果!市民潘先生近日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他在“爱回收”分类回收机投放物品后,被平台单方面认定存在“违规投放”行为。当他致电客服人员解释情况后,“爱回收”方面依旧没有采信他的说法,选择维持原有“判罚”,这让潘先生感到不合理。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不少网友吐槽“爱回收”方面“误判”的情况较多,用户即便申诉,被驳回也是“大概率事件”。对于此种现象,有不少市民直言,“爱回收”方面的做法未免有点“霸道”了。
“故意”投放食品袋?
家住杨浦区某小区的市民潘先生告诉记者,11月2日,他像往常一样,在居民楼下的“爱回收”分类回收机内投放了部分可回收物。但没想到的是,1个多小时后,潘先生突然收到了一则“违规投放”的微信提示。“我点开信息之后看到,系统判定,我违规投放了一只食品袋,立即扣除了0.1元的费用。”潘先生说,虽然看似只被扣罚了一毛钱,但这种“未审先判”的操作不仅不合常理,而且可能会对今后他在平台上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于是,事发当天,他立即将情况反馈给了线上客服。
潘先生透露,当天投放的回收物中,有部分是废旧的A4纸,为将这些纸张归拢,也方便后期分类,于是特意将这些A4纸装进了食品塑料袋里。记者也从潘先生提供的监控画面中看到,塑料袋确实是用于分装纸张的。起初,客服人员回复,食品袋属于不可回收物,潘先生投放的是干垃圾。潘先生解释这是“误操作”,并要求平台能够综合监控画面等,做好进一步核实。随后,客服人员回称,48小时内会有工作人员联系。
不过,潘先生并没有在客服人员承诺的时限内接到回电。直到数日后的中午,他才收到平台姗姗来迟的回应。客服人员称:该笔订单核实投递的物品存在不可回收物,无法为您补发任何收益,建议您规范投递。“我认为,平台方面根本没有认真地去核实情况,就将申诉驳回,这很不尊重投放者。在我看来,这至多是‘人为过失’,而不是‘故意为之’。”潘先生表示。
网友称常有“误判”
记者上网搜索后发现,不少网友指出,“爱回收”常会发生误判“违规投放”、随意扣除回收收益的状况。网名为“三角角”的网友提到,自己被判“违规投放”,投诉后立即被驳回,平台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当其再次致电客服后,工作人员承认是“机器误判”。在该条评论的留言区,多位网友发帖“附议”,称他们都有过“投诉无门”的经历。
另一名网友则表示,自己在接到“违规投放”的消息后,向客服反馈举证,而平台给出的照片中显示的物品,竟然根本不是自己投放的东西。当该网友追问时,客服方面开始闪烁其词,始终没有给予任何正面回复。还有不少网友评论,即使申诉成功,系统也不会撤销违规判罚,只是“悄无声息”地退还被扣的对应金额。“这样的暗箱操作,对于投放者的信誉而言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这种不愿正视自身问题,甚至‘拒不认错’的态度,实在是缺乏大平台应有的担当。”
盼平台完善机制
记者致电“爱回收”方面。客服人员表示,如果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App在线客服或者热线电话的方式来申诉,平台一定会积极核实处理。平台方面究竟是如何对投放行为作出判定的?如果出现“误判”又将按照怎样的程序处置?针对这些市民关心的“关键问题”,客服方面回复:会有专人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来作出最终的裁决。对于这样的说法,“潘先生”们坦言:一切的操作和认定,平台是不是都可以“自说自话”?而我们所能走的路,是不是只能不断地申诉和等待结果?
市民们建议,“爱回收”平台应完善相关的审核机制、细化审核流程,而不是“一刀切式”驳回申诉。既是对投放者利益的保障,也能更好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