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视频
如今位于蓬莱路345号的敬业中学,历史可追溯至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创办的申江书院,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曾是敬业学子的蒋学模多次给母校题词,1988年深情写下“感谢母校老师们的辛勤培养!祝敬业中学在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取得更大成就!”的祝福。
蒋学模是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经济学会原名誉会长。
《基督山伯爵》
中文版初译者
1924年,6岁的蒋学模随父母从老家浙江慈溪来沪,后来在敬业中学、东吴大学度过求学时光。
淞沪会战爆发之后,蒋学模辗转入川,入读四川大学法学院经济系。1941年从川大毕业之后,蒋学模的译作《粮食——保卫察里津》《希特勒征服欧洲》出版,他也在翻译界崭露头角。此后8年,蒋学模从事的基本是翻译工作。
战火中社会动荡,颠沛流离的蒋学模1945年辗转来到重庆,担任复旦大学《文摘》的编辑。这本每期16开32页篇幅的半月刊杂志,主要摘译由美国新闻处供稿的政论性文章和报道二战动态,蒋学模承担了部分选稿和几乎全部的翻译工作。这段时间,蒋学模翻译了很多古典文学名著、长篇小说,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基度山恩仇记》(现多译为《基督山伯爵》)。
早在东吴大学读书时,蒋学模就看过好莱坞影片《基度山恩仇记》,后来又在川大图书馆里读到了英文版小说。在等待从重庆返回上海的时间里,他基本完成了《基度山恩仇记》的翻译。1946年7月返回上海后,他又用了大半年译完全书。1946年11月起,《基度山恩仇记》由文摘出版社在上海陆续分册出版,其后几次再版,市场反响极佳。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该书,书名才改为《基度山伯爵》。
蒋学模是《基督山恩仇记》中文版初译者,对于这个英译本转译的版本,著名翻译家陆谷孙曾经评价“翻译得很好,读上去很舒服”。陆谷孙曾问过蒋学模怎么会选这本书翻译,蒋学模谦虚地表示“就是喜欢”,“高深的小说我看不懂,我只看流行的小说。”
数度修订
《政治经济学教材》
《基度山恩仇记》使蒋学模一炮走红,但他并没有继续他的翻译家之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他的终身事业。用蒋学模的话说,“走上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作为毕生的选择,不是偶然的,这同我所处的时代条件有关”。
复旦文摘社解散之后,蒋学模1949年调入复旦经济系,起初教《苏联经济建设》和《东南欧经济》,后来教政治经济学。1950年,蒋学模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据蒋学模回忆,他的学术基础就是这两年读原著读出来的。1952年,蒋学模的《政治经济学讲话》出版。到1964年时,蒋学模已经出版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分配》等十数本经济学著作,还主编有多本教材。
改革开放后,年过花甲的蒋学模重回讲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影响了数代人。从1980年出的第一版开始,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变化,《政治经济学教材》每两年修订一次,老搭档伍柏麟改自己写的两章,蒋学模改剩下的部分。教材改到第12版,蒋学模的得意门生史正富才接过了伍柏麟的任务。至蒋学模逝世的2008年,这本书已经修订到第13版。
对于《政治经济学》每年的稿费分配,蒋学模都算上伍柏麟和第一版的几个合作者,算得清清楚楚。儿子蒋维新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父亲为人和善,“家里有次来了客人,是《基督山伯爵》的新译者,参考了不少父亲的译笔,虽然涉及版权,父亲也毫不在意,表示支持”。
文 沈琦华 图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