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红学专家谈《红楼梦》“真”“假” “修书师”巧手焕新千余种《诗经》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11-23
“夜光杯”校园行走进洋泾中学

红学专家谈《红楼梦》“真”“假”

洋泾中学的同学们正在参观夜光杯展板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同学们,你们在读《红楼梦》时,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两种情形?一是死活读不下去,或者读不进去;二是读得要死要活,还是读不出来。”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詹丹的问话直抵同学们的心间,引来强烈共鸣。

昨天下午,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新民晚报主办的“夜光杯”校园行活动,走进上海市洋泾中学。詹丹教授以《共情与反思:阅读<红楼梦>的两种立场》为题,带领高中生们读懂、读深这部有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的巨著。

“建议同学们在整本阅读时从五个要点来把握:一组概念、两条线索、三个空间、四季时间和五层人物。”詹丹教授说,拿第一个要点来说,《红楼梦》有一组核心概念,即“真”与“假”,或者说“真情”与“假礼”,这是一组关键的概念。《红楼梦》形象地呈现“真情”和“假礼”的冲突,是回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即如何在维持外在礼仪的同时,建立起比较自然健康的情感,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真情”和“假礼”形成一个和谐的组合,让“假礼”变得不再假。在这样一个总原则下,我们去读《红楼梦》,可以看到小说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味的对照性人物。比如李纨和秦可卿,秦谐音情感的“情”,李谐音礼仪的“礼”。作者通过这种人物对照引发我们去思考“情”和“礼”之间的关系。再拿第二个要点来说,《红楼梦》写了两条线索,一个是情感被毁的线索,一个是家族衰败的线索,最终形成了一个悲剧。詹教授坦言,概括《红楼梦》五个要点,能够为读通《红楼梦》提供一个基础,但这些要点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读者理解作品的关键是要有自己具体的感受。

高一年级女生吴羽佳说:“进入高中后开始阅读,但我至今只读了一半,的确有点难读懂。我在阅读时会在书中随手写下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尤其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只有细读、细研究,才会获得属于自己的阅读见解。”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詹丹教授对此做了高度提炼,认为《红楼梦》是梦书,也是梦醒之书。因为,从梦中醒来犹如一记警钟,它告诫我们:过一种有觉知的生活,或许远比过所谓富贵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值得推崇。

詹教授话音刚落,高一(3)班龚笑欢、高一(2)班刘家萌等同学先后提问:“我身边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红楼梦只有80回,另一种认为红楼梦有120回。请问这两个版本的差别在哪里?”“宝玉梦游太虚境,看见了众人物的判词。既然悲剧已然注定,他们是否可以改变这结局呢?”“在《红楼梦》中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我们该如何在共情与反思中区分作品中的虚构元素与现实元素呢?”……

洋泾中学语文教师杨玉琴说:“我们请红学专家来讲课,就是为同学们指点迷津。读《红楼梦》既要读得精准,也要读得发散,而且理解要透彻。”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