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像巴金那样“做一个真诚的人” 上芭《茶花女》将赴澳展现海派风情 在老洋房看《日出》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4-11-27

像巴金那样“做一个真诚的人”

青年作家相聚谈文学的力量

巴金始终热爱青年,他嘱托青年作家“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作家在上海作协济济一堂,参加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收获》文学杂志社、巴金故居共同主办的“青年与文学的未来——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座谈会。

《随想录》是每一位青年作家的必读书。董夏青青说,她在读《随想录》时,告诉自己要勇于认识和解剖灵魂深处那些阴暗的东西,也要像巴金先生那样勇于走进一线,写下最可爱的人的故事。索南才让读《随想录》的感受要好多年之后才反映出来。他说:“当我写作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巴金、老舍那一代始终有一个在我身上目前还没有,或者不充沛的品质,那就是勇气,一种能够真正地直面生活,甚至能够更狠地直面自己的勇气,一种能够让自己面对自己,把自己撕开,让自己听到那个声音的勇气。”

作家王占黑每每看到《随想录》中“说真话”“写真话”,总是感到动容,“最简单朴素的话有最简单朴素的道理,巴老说‘大家都把心掏出来,我们又能够看见彼此的心了’,我想了想觉得写作本身就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掏出来,不要怕没有人会看,没有人会接,没有关系的,只要挖出来就好了”。“巴老的文学世界有狂风,也有暴雨,但他始终不畏风雨,慎思笃行。他的《随想录》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作家在时代激流中应该怎样写作,如何为人。今天的青年作家要学习巴老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纷繁复杂,有定力去质疑世界的光怪陆离,用勇敢而又个性的写作方式来表达真实的自我。”上海市作协副主席高渊说。

1957年,由巴金创刊的《收获》杂志在上海诞生。上世纪80年代,余华、苏童等众多先锋作家从《收获》杂志推出的“青年作家专号”起步,成为文坛闪亮新星。近十年来,《收获》再度定期推出“青年作家专号”,不少青年作家的文学第一步始于《收获》。

“再次阅读巴金先生1986年写给青年作家的致辞,仍然感怀其中的朴素与真切。”作家王苏辛说,青年作家要终生成长。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