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华
在互联网语境的当下,跨界融合成为创新发展的一个趋势,其实历史上的上海滩也有跨界融合的典范。在上海老城厢的露香园路大境路一带,旧称九亩地,是个传统烟火之地。1913年,我国第一座具有现代设备的大剧场“新舞台”,从十六铺搬到九亩地。1908年在十六铺诞生的新舞台,标志着京剧改良运动进入了高潮,一批有志于京剧创新事业的演艺人员进入了新舞台,其中坚力量有夏氏兄弟和潘月樵等。搬到九亩地的新舞台,秉承了创新精神,不仅让文明戏继续走红,菊坛名伶夏月珊、潘月樵等还推出连台新戏《黑籍冤魂》,接连数月,场场爆满,剧场门口热闹异常。
演出火爆带来了剧场门口的小生意,那些挎篮叫卖的游贩川流不息。在众多的小贩中,有一位来自广东佛山的小伙子,人长得胖就被叫作“大块头”。这个大块头是做广式糕点的,后来也加入新舞台门前的小贩行列中,专卖港式牛肉干、陈皮梅,进出戏客感到新奇,买包尝尝,果然口味独特。这个大块头很了解上海人爱干净的特点,他置备了白褂、白帽,买了干净的纸包装蜜饯,连货担也洗刷一新,再加上他的陈皮梅、牛肉干风味独特,价廉物美,赢得了好口碑。
大块头的生意好,引起一位老顾客的注意,他叫薛寿龄,是京剧名伶薛瑶卿的儿子,薛在外面人头熟,兜得转,其时在九亩地新舞台当票房稽查员,曾为被当地小流氓敲诈欺侮的大块头解过围。两人熟悉后,薛寿龄就让他在新舞台门口设摊,并允许进剧场兜卖。一天,大块头正戴着大口罩,穿着白大褂在家中干活,妻子说有客来访,他出来一看,原来是新舞台的检票员薛寿龄。薛指出一盆刚出锅的牛肉干问:“这就是你做的?你这个大块头还真会白相,阿拉真当你是从香港进的货,不过口味倒是纯正。”
就是这次相遇后,薛寿龄将大块头介绍给新舞台演出的梨园名伶夏月珊、夏月润等,大家一合计,不如合作开个食品店,于是在新舞台对面租下一处双开间铺面。稍加整修,1915年新春来临前夕,这爿由广东蜜饯小贩与上海滩伶界人士跨界合作的食品店开张了。这个店号称资本3000元,薛寿龄同夏月珊等伶界人士出资2500元,大块头将制作器皿和工具作价500元。从此,这个食品店以新舞台为基地凌空腾起,名扬四海。那个“大块头”叫冼炳成,那个店就叫“冠生园”。笔者行文至此,还想补充一点,当年股东们定店名时,初称“冠生店”,股东之一的明星影业公司导演郑正秋提议,因股东中有一大半是梨园弟子,建议将“店”改为“园”,称为“香港上海冠生园”,并以“生”字作商标,郑正秋亲手书写了隶书体牌匾。冠生园开张后,冼炳成,也改名叫冼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