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温暖”出行 周末气温“触底反弹” 给身上衣添一道“保护层” “红妆”尽染 秋冬限定美景“上线”  46个路段“落叶不扫”
第3版:上海新闻 2024-11-28

给身上衣添一道“保护层”

解敏

随着新一轮降温到来,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在市场上热卖。然而,近期警方捣毁了一个生产、销售伪劣羽绒服窝点,7万多件儿童羽绒服,吊牌上标着70%绒,专业检测却显示含绒量几乎为零,令人震惊。这样的羽绒服你还敢买吗?

羽绒服里没有羽绒,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让穿着劣质羽绒服的孩子在寒风中受苦,更是往消费者的心上泼了一盆冷水。衣食住行,“衣”为先,也是老百姓的心头事。消费者购买羽绒服,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天御寒,如果市场上假羽绒服横行,只会让天寒心更寒。

过去,卖羽绒服常用的“掺假”手段是50%的绒冒充90%的绒,靠掺杂质增重量。或许因为今年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除了掺飞丝、碎绒,甚至连猪毛、狗毛等都用来增重。廉价的劣质填充物经过粉碎处理,非但达不到保暖效果,还缺乏高温消毒等程序,潜藏健康风险,如异味、病菌等,可能危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消费者往往只关注羽绒服品牌、款式和价格,对羽绒的含绒量、充绒量等关键指标缺乏了解。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种信息差,通过虚假宣传、伪造检测报告等手段,将劣质材料包装成高品质的羽绒,连吊牌都是假的,再加上网络主播吹得天花乱坠,消费者难免受骗上当。

乱象的背后,是利益的驱使和监管的缺失。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不惜采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同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也参与其中,大量生产、销售“飞丝”“粉碎毛”等劣质材料,为乱象提供了“源头活水”。

面对这些劣质羽绒服,消费者往往束手无策。尤其在线上直播带货的“价格战”套路下,往往花了钱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暖效果。即使在发现问题后,维权也十分艰难,需要经过烦琐的投诉、检测流程才可能得到相应赔偿或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承担额外的检测费用,还要面对商家推诿、拖延等种种困难。

无论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还是为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破解假羽绒服乱象,监管部门都应主动作为,严厉打击掺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羽绒服市场的抽检力度和覆盖面。尤其随着电商及直播带货的兴起,销售渠道也在发生变化,这些渠道也为制假、售假提供了便利。因此,更应加强对线上销售的监管。对于违法商家,依法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通过对违法案例的查处,形成威慑效应,商家才不会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

“羽绒服里没有羽绒”这类问题,并非新近出现,也并非局限于某一地区。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市场上明显违反价值规律的羽绒服,一定要保持清醒,谨慎购买。购买时应仔细了解产品的含绒量、充绒量等关键指标。一旦买到假货,应积极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