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游船外滩源码头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宜居宜游的苏州河滨水空间将再升级。昨日起,《苏州河沿岸地区整体风貌与开放空间提升专项规划(2024—2035年)》草案公示,规划形成“一脉、八廊、五段”的总体布局,将苏州河沿岸地区打造成为具有典型上海人文风情特点、苏河风光特征、历史风貌特色的苏河映象展示带、都市风情集聚区、世界级滨水示范地。
以桥为界
5个特色区段亮相
规划范围东起虹口,西经虹桥商务区,至嘉松北路和嘉松中路,涉及河域约33公里,沿线涉及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嘉定区、闵行区、青浦区8个行政区。按照覆盖南北方向的腹地深度不同,划定亲水区(覆盖两岸100至200米)、滨水区(覆盖两岸500米至1公里)、统筹区(覆盖两岸2公里乃至更大范围)三个层次的规划范围。
规划自东向西,以桥梁为界,分为5个特色区段,分别是:
都市经典段,东起河口西至昌平路桥,文化历史资源尤为集中,规划进一步延续文脉,展现江河交汇、中西风貌合璧的海派都市风采。
时尚创意段,昌平路桥至曹杨路桥,整合利用存量资源,集中凸显工业遗存和红色遗迹。
校园风情段,曹杨路桥至真北路桥,加强华东政法等高校校园与城市开放融合,突出知性、青春、活力、奔放的特色。
新绿宜居段,真北路桥至外环吴淞江桥,引导城市功能与绿色开放空间相融,协调外环两侧4个区交界节点空间,集中打造文体娱融合的大型滨水节点。
生态创新段,外环吴淞江桥至嘉松北路吴淞江桥,探索蓝绿筑底、湿地入城等空间形态,构建人与自然融合共生、展现江南人文意蕴的新兴科创滨水区。
串珠成链
逐步迈向“水城融合”
一张“苏河画卷”结合全域资源禀赋、特征特色与发展条件,规划通过“串珠成链、活力成网,腹地延伸、激活区域”四步提升设计策略将苏州河沿岸地区水绿网络、活力资源高度融合且延伸发展。
规划综合分析各类更新资源分布情况,在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划定10个试点示范实施单元,强化“一河两岸、纵深延展”,加强“中心辐射、带动腹地”,高水平推进苏州河沿岸地区从“贯通开放”迈向“水城融合”。试点示范实施单元分别是:乍浦路单元,外滩01、02单元,苏河湾—厦门路单元,石门二路01单元,梦清园—造币厂—澳门路单元,M50—火车站单元,曹杨路—武宁路单元,华师大-长风公园单元,左岸中和城单元,外环四象限单元。
不断升级
新添更多码头桥梁
规划还提出10项实施行动:驳岸改造、文体旅植入、开放空间提升、主题游线策划,以及游船码头、活力通廊、服务驿站、跨河桥梁、悠骑道、观景体系的建设等,让市民与河流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根据规划,码头将成为链接水陆游憩交通的重要节点,设置间距控制在1至2公里,其中,东部经典观光段控制在500米至1公里。本轮规划计划新增凤栖湖码头、吴淞江码头、造币博物馆码头、九子公园码头等。
一桥一风景,未来,苏州河上还将增添更多桥梁:规划中的混行桥有翔江公路桥、东新路桥等;规划中的慢行桥有申长路桥、申昆路桥、老真北路桥、白玉路桥、大田路桥等。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