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之
那年腊月,湖北黄冈英山县的某个残荷田的荷塘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跟着妈妈下塘挖莲藕,这是邓献存第一次来挖藕。
他父亲是当地闻名的裁缝,眼光独到,一般人他打眼一瞧就能目测出身材尺寸。但那时村里的人都不富裕,因而即使是好手艺的裁缝也并不比一般村民富裕多少。即便如此,裁缝家的孩子和其他村民的孩子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不用从很小就帮着下地干农活,所以,能跟着妈妈去挖藕,他新奇又兴奋。
凌晨,薄雾笼罩,孩子跟着妈妈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湿冷泥泞的田间小路上,到荷塘时,天色微亮,挖藕人穿上高高的雨鞋,蹚进没膝的泥水中。清晨的荷塘静谧寒凉,妈妈让孩子拉着小篓子,帮着收挖上来的莲藕。孩子看妈妈用长柄的铁铲插入泥土,小心翼翼地顺着藕荷探寻埋藏在淤泥深处的藕身,她屏息凝神,顺着藕节的方向慢慢迂回。一根完整的藕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她弯着腰,铁铲在淤泥里一点点地撬动、抬起,直到莲藕从泥土中缓缓露出。孩子也帮着去洗莲藕上的黑色淤泥,手下到水里,一激灵,好冷!他问妈妈冷吗?此时,他看到妈妈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妈妈说,冷啊,手冻麻木了。
薄雾散去,日头渐升,他们将莲藕搬上板车,去往集市。一路上,遇到人就打听集市上莲藕的价格,离目的地越近、听到的价格越低,满怀希望要多卖些钱的孩子越来越失望。果然,集市上卖莲藕的摊位很多,因为腊月是莲藕采收旺季,他们的辛苦没换来多少钱。一天里,经历了新奇到失落,他看着妈妈的手,暗自有了决定。
孩子读书努力,天蒙蒙亮就出门。那天,他一觉醒来,看看天色,灰蒙蒙的,隐约有一点亮色,他背起书包就往学校去,走到半道,被巡逻警察“逮”住:你为什么半夜跑出来?孩子懵了,因为家里没钟表,他只能看天色。他问,几点了?凌晨4点多!巡逻的告诉他。啊?这下可好,进退不得,决定还是往学校去。
金榜题名是必然的,邓献存本科在湖北工业大学读生物化工,又去了浙江大学读硕士。毕业后进药厂研制药物,又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读博。他时常会想起家乡的父母、祖父母以及乡亲们,他们劳作、付出,但有病痛。其中有一位长辈,口腔内不断长出瘤状物,无法进食,在当时当地无药可医,便每每用自己的头发丝,缠绕拉扯,自行将赘物清除,动作熟练,他却看得惊心,印象深刻。他也没忘记那个清晨,腊月荷塘里冰冷的池水和其中辛苦的身影。职业的挖藕人常需要在冰冷的寒水中工作7个小时,风湿病老寒腿几乎是他们的职业病……他一头扎进药物研发中。一以贯之地闻鸡起舞,使他带领的团队在设备和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也能快速铺开工作。有两年时间,他都是白天黑夜连轴转的,直至获批临床批件。经历三期临床试验和场地变更,十年磨一剑,终于成功。
母亲老了,病了,不再去荷塘挖藕,儿子也不在身边,但她会在电话里说“过得挺好,不要担心,你好好干”。儿子想的是,要赶紧,希望更多更好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大庇天下病患,包括母亲。
当骚人墨客在荷塘前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邓献存想的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