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江海滋味》:舌尖上的海洋之旅 弦中自有浩然气 破除了滤镜,《我是刑警》才是真的行 一部游戏纪录片出圈的背后 聚焦全国  领先亚洲  享誉世界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12-08

破除了滤镜,《我是刑警》才是真的行

◆吴 翔

最近,电视剧《我是刑警》扎根现实,用直击人心的真实感和纪实性,描绘了奋战在一线的刑警身上的英勇与担当。剧中,没有全知全能的神探,只有日夜坚守的使命感,为了破案,刑警们不断通过开会、聊天进行推理,尽管有观众认为“对话多,节奏慢”,但当年的老刑警则表示,那个时候的刑警样貌和办案过程就是如此,只不过现在的观众看到更多的是角色被美化后的刑侦剧。破除了滤镜,《我是刑警》真的非常行!

要拍好刑警的故事,必须要扎根生活。为了呈现15桩大案要案的侦破过程,深挖细节,剧组历经6年制作磨砺,跨越重庆、山西、黑龙江等5地1万多公里,深入全国15个省区县的基层刑警队进行创作采风、故事搜集和体验生活,整理各类访谈达200万字。拍摄时,全剧873个场景几乎无重复,尽数呈现35年基层奋斗历程。

在这样的基础上,故事也就立体起来了。一开场便是大雪漫天,过年前夕老百姓与警察的对话,街头两块钱的面条,办公室里看起来挂了许久的横幅、嘀嗒嘀嗒的钟表声,警察彻夜蹲守时眉毛上挂着的冰花,还有群演身上的一件件上了点“岁数”的毛领皮大衣,以及毛坎肩……让人瞬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有观众表示“除了剧中刑警通宵开会不抽烟只嗑瓜子之外,哪哪都好,当然,抽烟不健康,刑警也要与时俱进”。对于刑警来说,任何蛛丝马迹都是破案的线索;对于刑侦题材的电视剧来说,工作和生活细节一样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在影像气质方面,《我是刑警》也用“粗颗粒”的真实感为观众呈现返璞归真的质感,尤其当《少年壮志不言愁》在该片第一集片尾中唱响时,“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当年看《重案六组》《便衣警察》等刑侦剧的感觉,有观众甚至还表示“这剧比《重案六组》还重案”。

相比很多刑侦剧,要么见事不见人,要么便塑造一个天赋异禀的神探形象,《我是刑警》则是以大群像的表现方式,刻画出不同的基层刑警形象。没有主角光环,剧中秦川、陶维志、武英德、曹忠恕等刑侦专家和一线刑警都是“主角”,破案不是依赖某一个人的灵光乍现,而是靠每一名基层刑警无数次的走访、摸排、试错,最终找到线索、揪出真凶。

破案过程中,既有路径模拟、走访摸排、弹道痕迹勘察、法医检验等专业手段,也有一线刑警的破案思维与技巧,如刑事技术专家曹忠恕和法医专家王德伦的关键贡献,为案件侦破带来重要转机;秦川、叶茂生、杜逢春的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始终保持着破案的希望之光。通过这些破案手段的呈现,不仅带着观众抽丝剥茧,逐步走近真相,同时也呈现了秦川和师傅、战友以及成长的后代之间对警察精神的传承接力。

此外,该剧还与时俱进地聚焦典型案件与科技手段的深度结合,DNA检测、监控分析、大数据等刑侦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浪潮中,全面展现中国刑侦事业从人工排查到科技赋能的跨越式发展,新一代刑警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出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刑侦队伍。

把真实的刑警工作和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在破案猎奇的过程中,对刑警充满敬意,深知自己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这些为了保卫人民、保卫百姓、寻求正义的刑警给予的。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