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才
上海那么大,路网如织。早些年,莫说他乡来客,就连居住这座城市的上海人,要在路线图中寻找一条从未涉及的路,且到达目的地,那是有难度的。如今,只要用手机在网上搜索,瞬间一目了然。搭乘公交线路,或者地铁换乘,有如领航人带路,十分“便当”。
便当,沪语方便、容易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量标准。在上个世纪末,上海大街小巷都还有电话机,有的人已经腰间露出一部大哥大,感觉与他人联系便当得不得了。我却在所谓便当的氛围里,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的感觉。
那时,我在原闸北区普善路搞土建工程管理。大概就是梅雨季节,工地需要一批卷材。我身边有几张建材老板的名片,挑了一张在杨浦的店家,提起工地办公室的电话机,用自以为标准普通话的腔调说:陶老板,我是小王,工地需要5卷防水卷材,送到普善路××号工地,快点!陶老板是用大哥大接的电话,如遵命似的答应爽快:“好嘞,马上。”
我守在工地门口,笃定等候。整整一个上午,工人回食堂吃饭去了,不见运输卷材的车辆。我跑到工地办公室,提起话筒,用很不愉快的口气质问:陶老板,卷材运到哪里去了?“你问我,我倒要问问你,浦三路××号没有工地。兄弟,我这里送货很忙,你是在开玩笑吧!”我快气晕了。普善路在浦西,怎么送到浦东的浦三路去了?是我在电话里发音不准,还是陶老板与搬运工传递有误,我一直搁在心里。说给项目经理听,他不假思索地回我:你的普通话,普通人听不懂。在电话里用上海话说,不就好了么!
然而上海的路名多如牛毛,语音相同或者相近的路名也不鲜见,比如:沪南路、湖南路、河南路、下南路“四大金刚”组;还有上中路、场中路;九江路、虬江路等等。要是在电话里都用上海话报路名,除非一个字一个字解释清楚,同样会搞错的。有了电话,便当吗?便当。但是,也会带来“不便当”。
而当下,已是人人手机在握,世界尽在指尖。不管你是上海话、其他方言或者不标准的普通话甚至外语,只要熟悉中国文字,语言不通无大碍,发定位,发视频,发信息,找人寻路,便当得很。
便当无止境。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以后定会更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