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共建“人民之城” 一起“点”亮上海
第7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4-12-17

共建“人民之城” 一起“点”亮上海

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我们“走进展示厅、走进圆桌会、走进建议人、走进金点子、走进实景画”,在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负责、人人共享中,一起听听来自“人人”的“征”心话。

走进展示厅

“民之所望”被倾听被珍视

今年,我参加了由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指导、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信访办公室、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联合主办的上海市首届高校研究生“城市高质量发展金点子”实践案例大赛。作为《大模型+“家庭圈”:赋能家庭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情感孤独问题》项目参赛队伍负责人,我有幸走进上海市人民建议展厅。展厅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现了上海作为人民城市的建议征集发展与成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上海从昔日至今,在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之间紧密相连的脉动。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上海的昨天、今天,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步入建议展厅,一整面墙上琳琅满目地挂满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它们如同万花筒般映射出这座城市的多元面貌:有上海本地的爷叔阿姨,有新加入这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渴望融入社会生活的残障人士,有满怀童真与梦想的小学生,还有远道而来、寻求发展机遇的外籍人士……每一条建议,无论大小,只要它源自生活的细微之处,真切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期望,都能在这里被倾听珍视。上海的人民建议征集落地案例映照了展馆中“人民至上”四字,让我更加理解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团队在深入上海基层社区调研时,从五角场街道的“人人会客厅”到延吉新村街道的“人民建议”征集箱多方面感受着人民建议征集的氛围。从社区建设到城市出行的规划,生活在上海的我们真切感知到,每一个“金点子”转变为“金果子”时,我们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就会又上一个台阶。从“慧从民来”到“惠及民生”,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也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在沪青年学生,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我们将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细致地观察社区需求、倾听一线声音、思考创新方案,将“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金钥匙”,结出利民惠民的“金果子”。

李冰逸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23级硕士生

走进圆桌会

为“更美好”举手“抢话筒”

今年7月,我参加了普陀区的“苏河议事厅”活动,那期讨论的主题是“水环境问题治理”。现场活动吸引了近300人报名参与,其中,既有河道周边的热心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也有专家学者和媒体观察员,还有中小学生和外国友人,更有市、区、街镇三级职能部门代表。大家来了也没闲着,纷纷举手“抢话筒”,各抒己见。特别是当讨论到泵站放江、河道放生、福寿螺、野泳等情况时,现场针尖对麦芒,气氛极度火爆。比如针对沿河垂钓行为,有的群众认为苏州河沿岸风景这么好,再加上垂钓本身是一种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应该多多增加垂钓点;但有群众认为钓鱼会对步道沿线绿化造成破坏,还存在翻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应该严管严控。

现场,针对垂钓问题,我在听取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建议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合理设置垂钓点位。该建议现场就得到了普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同志的回应和采纳,表示“管理部门之前在设置垂钓点时更多考虑管理安全,挑选有护栏、视野较为开阔、容易观察的点位,但和垂钓者的真正需求不完全匹配,下一步将在听取建议的基础上对点位进行调整”。近期,我欣喜地发现,苏州河沿岸已经对垂钓点位进行了优化设置,对个别垂钓点位进行了护栏加固处理,并设置了新的钓鱼点指示牌。我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并被重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不仅能“商量”,更能“办好”。

感谢“苏河议事厅”这个平台和渠道,不仅提高了议事透明度,拓宽了群众参与渠道,还增进了政民间的信任感。两个多小时的大讨论,以问题为导向,同一问题、不同看法,大家既谈问题又谈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消除信息差和认识偏差,在共商共议中寻求社会治理的共治。希望未来持续优化参与机制,搭建更多议事平台,让市民群众更广泛、更深度地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吴昉 普陀区长寿街道知音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走进实景画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一江一河”贯通开放工程作为上海市的重大民生项目,正逐步改变着城市的面貌。五年来,“一江一河”持续扩大公共空间、提升功能服务品质,世界级滨水区已初显雏形。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放在首位,不断努力满足市民的需求。

一是尊重民意,广听民声。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贯通后,市民反响热烈,纷纷提出苏州河也应进行贯通,让两岸居民共享滨水生活的美好。这些呼声直接推动了苏州河贯通前期研究的开展,并最终促成了市委市政府实施苏州河贯通提升工程的决策部署。随着工程的深入,市民对于增设配套设施、提升无障碍设施、加强标识导引等需求也陆续提出,进一步推动了相关部门从管理向治理、向服务思维的转变。

二是汲纳民智,集思广益。在开展一江一河儿童友好建设时,我们依托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主动开门问计,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帮助工程更好地满足了家长和小朋友的需求,更为后续项目的高标准实施提供了直接支撑。例如,梦清园24小时贯通的实现,就得益于一位热心市民提供的宝贵建议。

三是实现民治,共建共享。随着滨水地区人流量的增加,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诉求有时会产生冲突。为此,我们通过举办市民圆桌论坛等方式,直面大家的需求,通过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广场舞参与者提出的自我协商管理形式、年轻人积极加入志愿者团队等做法,都是市民参与管理、共同维护滨水空间秩序的生动体现。

正是因为有了热心民众与相关部门的双向奔赴,“一江一河”生活空间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上海注入了无限活力。展望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精准把握市民的期望和需求,推动滨水驿站功能提升等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还水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期待广大市民能够持续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共同描绘“一江一河”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陈丽红 市住建委黄浦江苏州河发展协调处副处长

走进建议人

“征”心话一起“点”亮上海

记得第一次提笔撰写人民建议是对独居老人等群体帮扶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更好回应老人关切,满足就医、配药等生活保障。到现在,我一共撰写了12篇人民建议,有关于社区治理的,也有关于营商环境改善的,还有关于打造上海城市名片、健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供应链互保机制等领域的。所提建议中有获得市领导批示的,也有被相关委办直接采纳的。其中关于《优化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提升共同保供强链水平的建议》还获评优秀人民建议。

通过这一次次的建言经历,我由衷感受到“人民建议征集”实至名归,的的确确在倾听人民群众的建议,是真心听、真在办、真管用。我把这次经历和同事们分享之后,他们也很触动,原来大家身边还有这么一个便捷、亲民、务实的平台,可以把所有人的真知灼见贡献给党和政府。就这样,身边一个喜欢“发牢骚”的朋友在我的影响下不再仅仅停留于挑出“刺”、找出“茬”,而是结合工作经历和体会提出了第一条人民建议。我想,从自己参与做起,尽自己所能,就是做好人民城市“主人翁”的应有之义。

11月,作为优秀人民建议获奖者代表,我有幸参加了“共‘建’人民之城‘议’起点亮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大家谈”活动。在活动中,我仔细倾听了一位位建议人发自肺腑的“征”心故事:73岁担任主题展市民讲解员的罗老师、从事外卖工作7年多的骑手卢红、就读初二的丁梓轩小朋友等。大家平凡而不凡、朴实却真挚的“征”心话,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上海这座人民之城“慧从民来、惠及民生”的全景图。你我的“征”心流动,必定将汇聚成上海这座光荣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梦想之城更加美好的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

唐亮 企业管理人员

走进金点子

打造全球旅客中转首选地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塞尔维亚人,上海的两个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对于我这样一个频繁往返中欧的旅客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今年,因为学习、工作需要,我在中欧之间已往返13次,而每一次的入境体验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上海机场的进步和变化。

几年前,从浦东机场入境时,遇到高峰期常常需要排队两个小时,一度让我感到困扰。而今年,不论是浦东还是虹桥,通常不到半小时就可以顺利通过入境检查并领取行李。不仅仅是通关效率的提升,针对外国人的便利化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从小细节到整体服务,无不体现出上海机场的国际化水平在提高。比如,机场免费Wi-Fi连接更加便捷,货币兑换点和一站式服务站点分布更加合理;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语言的导引标识,也更加全面和贴心。与此同时,机场的整体建设也越来越注重旅客的舒适性。今年我注意到机场的餐厅选择更加丰富,无论是中餐、西餐还是咖啡馆,都能满足各类旅客的需求。未来还将建设更多淋浴间、推出胶囊睡眠舱、办公区域等,无疑将为中转旅客带来更大的便利和趣味性。

在受邀参观“人民的城市”主题展时,我了解到这些改变是源于一位上海市民关于打造全球旅客中转首选地的一条建议,让我十分欣喜。作为外国人,我也经常有一些关于优化外籍旅客体验的建议,也曾与一些同样在上海生活的外国朋友分享过想法,但从未想过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提出。人民建议征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道,也给我们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切实的改善。未来,我期待看到机场服务进一步优化,比如推广和普及电子入境卡,更好宣传上海形象和城市文化,能让旅客一入境就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菲利蒲 塞尔维亚籍人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