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晓泛图》谢稚柳,1948年,纸本水墨设色
《凌寒高阁图》张大千,1946年,绢本水墨设色
赛努奇中国当代画展图录(1946),封面为张大千画作©易凯(Eric Lefebvre)
郭有守、赵无极与张大千等在巴黎
《兰亭雅集图》傅抱石,1945年,纸本水墨设色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为©ParisMusées/MuséeCernuschi
《无题》赵无极,一九八九年,纸本水墨
《山水》林风眠,一九四二年,纸本水墨设色
吴南瑶
郭有守,一位传奇的教育家、外交官和收藏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参与推动了中国现当代绘画在巴黎乃至欧洲的传播。
2016年,东一美术馆馆长谢定伟经人介绍,第一次来到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参观。馆方特意选择了一整面墙陈列了其父谢稚柳20世纪早期的作品。而该馆所藏还有同期的张大千、傅抱石、林风眠、徐悲鸿、吴作人……在听说了这批藏品的前世今生后,谢定伟许愿要在上海做展,以致敬这批藏品的捐献者郭有守。
2024年,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在东一美术馆举行。父辈种下的艺术之缘,再次抽枝爆芽。
世界性的美术语言
九大展区呈现了36位中国近现代艺术名家近90件作品,《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以高质量的展品以及背后对艺术史的补充,打动了挑剔的学术圈与上海眼光越来越高的普通观众。
赛努奇博物馆,又名巴黎市立亚洲艺术博物馆。1873年,创始人,银行家、记者和收藏家亨利·赛努奇从亚洲旅行带回一批中国、日本的艺术品,试图向好奇的巴黎人展示神秘的东方。1898年,在蒙梭公园附近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中,赛努奇博物馆正式开放。赛努奇博物馆曾在1912年举办了其首次中国绘画展。展览汇集了古代绘画作品,其中年代最近的也要追溯到18世纪。而在1914年一战前,法国公众尚没有机会看到当代中国绘画作品。
“行云流墨”中有一尊潘玉良创作的青铜雕像引人瞩目。世人皆为这位传奇女画家笔下大胆奔放,充满生命张力的花卉、女性肖像迷醉,殊不知油画之外,她早年在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还专门学习过雕塑,这无疑也为她后期人体创作提供了别样视觉。1954年,她为过世于1952年的勒内·格鲁塞塑像,后者是研究中亚和远东地区的法国历史学家,长期就职于法国美术部。而正是归功于1933年至1952年担任馆长的勒内·格鲁塞的远见卓识,促成了赛努奇博物馆向现当代中国绘画的转向。
从第一代的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常玉,到第二代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优秀艺术家,如今,赛努奇博物馆已将中国绘画作为了重要研究、收藏方向。正如前辈们所愿,这不仅是对中国古老文明的尊重,也是对这百年来,中国人在世界艺术版图上所作贡献的持续关注:通过几代现当代画家合力,将中国水墨从一个画种,拓展为世界性的一种美术语言的媒介。
张大千的重要推手
赛努奇博物馆现任馆长易凯曾表示,若没有赛努奇探索中国,便没有璀璨的巴黎中国艺术收藏。而起点,或可以看作1946年,在赛努奇博物馆开启的“当代中国绘画展”。展览规模可观,计有120幅作品,除水墨、油画之外,也有雕塑,几乎涵盖了当年所有有名的中国艺术家。而展品大多数都借自中国收藏家郭有守。
郭有守,又名子杰。18岁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适逢五四运动,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后自费留学法国。问学巴黎大学期间,郭有守与著名画家徐悲鸿夫妇结为好友,并与当时留欧的中国青年张道藩、谢寿康、邵洵美、常玉、许德珩、劳君展等人,组织成立了文艺团体“天狗会”,用白话体的新诗,散文杂文和艺术评论,向西方人介绍中华文化。
回国后,郭有守历任国民教育部秘书长、四川省教育厅长。1946年,郭有守赴法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委会组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教育处处长、远东教育顾问、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兼驻法大使馆文化处参赞以及驻比利时大使馆参事等职。他的特殊身份、艺术爱好以及人格魅力,令他在那样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并不便捷的时代,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在法国乃至欧洲的传播与推广,不遗余力地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大千年表1953年条目中记载:“张大千好友郭有守赠大批藏画给巴黎cernuschi博物馆,包括张大千画作精品”。在1946年赛努奇的展览中,张大千的作品共有10幅,其中包括一些大幅作品,展示了张大千艺术生涯中重要的阶段成果——敦煌之行带给他的艺术灵感。
抗战期间,张大千避居四川青城山;1941年至1943年,为追寻晋唐艺术遗风,张大千赴甘肃敦煌考察,临摹壁画;郭有守都尽可能为他提供便利条件。郭有守是张大千的四川同乡,更是其艺术的知音。郭有守在家中排行老四,他比张大千小两岁,所以张大千一直称呼他为“四弟”,有时在画上题跋时也直称其为“子杰长兄”。张大千在家中排行老八,故郭有守也一直称呼张大千为“八哥”,两人虽没有血缘关系,但情义远胜亲兄弟。郭有守在张大千的艺术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张大千的艺术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郭有守在1953年捐赠的作品中还有谢稚柳的十余件作品,本次“行云流墨”展出了其中的八件,涵盖了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等各类题材,显示了谢稚柳在1940年代的早期绘画生涯中,即已成为一位全能型的画家。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在郭有守策划的这次中国现当代画家在巴黎的集体亮相之前,艺术史上已有1929年、1930年刘海粟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展;1934年,刘海粟以一己之力,在柏林策划实施了“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成为当时欧洲艺坛最大的盛观;1933年5月到6月,徐悲鸿在法国巴黎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展出当时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和一些中国古代艺术品,同样为中国美术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1946年赛努奇“当代中国绘画展”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展现了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中国美术中坚力量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1953年,郭有守捐赠了76件中国现当代绘画给了赛努奇博物馆,包括张大千的那十幅作品,其中《贵妃戏鹦鹉图》也在此次“行云流墨”展览中得到展出。郭有守的捐赠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藏品,更为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奠定了基础,展现了中国人在绘画上的创新。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不仅有中国艺术家奔赴海外学习西洋绘画带来的嬗变,也有如张大千、谢稚柳等立志于复兴中国晋唐宋元及文人画传统的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两股艺术力量的交相辉映、推陈出新才开启了近代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
1966年,郭有守起义回国,居于京城。1972年,他将所藏文物、图书共计275件捐献故宫博物院;1973年,又捐献书画图录和线装书164种计595本,以此为自己的传奇人生,写下了最后一条注解。
行云流墨,世事变迁,让我们在这个展览中,细细回味前辈艺术家在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珍贵的生命印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