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建拍摄的坝上草原美景
王平建 退休7个月
一米八的大高个,超200斤的大块头,王平建觉得自己太适合干摄影师的活了,“一套摄影器材和其他辅助装备,少说也要二三十斤,为了拍一场日出,凌晨三四点钟爬山,都需要体力”。
刚满60岁的王平建2024年5月份退休,退休前在平安财险工作近20年。一退休,他的状态就变成了“在路上”。
和妻子一起去新疆,走了一回独库公路,看了巴音布鲁克的落日;作为上海星光摄影学会会员,和其他摄影爱好者一起登上了大别山看日出,在湖北的古村寨欣赏了秋日银杏……
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钻研摄影,于是,他购入了“新伙伴”——DJI Air 3无人机。“我用无人机拍延时摄影,做成的视频非常震撼,还很有美感。接下来,我要更多学习无人机的拍摄技巧。”王平建说。
高手都在“卷”装备
王平建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单位做厨师,小时候就酷爱美术的他,一边做学徒一边读夜大,最后以素描第一的成绩考取了轻工业专科学校的“包装装潢”专业。他做了好几年厨师,开过饭店,烧得一手好菜,他说:“那时候,家庭条件好的才会学美术,我就一边上班,一边攒钱,用工资补贴自己的爱好。”后来这个“工资补贴爱好”的习惯延续到了摄影,如今王平建的退休工资有相当一部分预留给了采风拍摄。
“摄影和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究构图和光影。我端起镜头,心潮澎湃就如同拿起了画笔。”王平建说,入职保险公司,有了稳定收入后,他开始花更大心血钻研自己的摄影爱好,并于十年前加入了上海星光摄影学会,同时在公司工会成立了摄影兴趣小组。
DJI Air 3 无人机是他今年新入手的装备,前前后后大概飞了三四次,机器搭载的双镜头可以三倍变焦,基本满足新手的拍摄需求。然而,王平建说上海星光摄影学会的摄友们总是劝他换装备,问他啥时候换更高阶的DJI Mavic 3 Pro。“说实在的,有点心痒痒,新款无人机搭载三个镜头,能有7倍变焦。但我还是想再飞几次,顺便把剪视频的技能提升一下。”
王平建发现,高阶的摄影爱好者普遍很“卷”。“他们除了‘卷’装备,还‘卷’技术。”他告诉记者,一般无人机都是从高处俯瞰大地,但是摄影学会的会员会用无人机低空拍摄荷花。“早前的‘旱地拔葱’已经不稀奇了,现在能在荷花池中低空操纵无人机飞行、穿越、环绕,拍出极具艺术性和观赏价值的作品,真是学无止境啊!”王平建非常羡慕,也“磨刀霍霍”,他觉得退休后能有更多时间精力去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人生阅历,同时精进摄影技术,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生活需要有谈资
“为生活加点谈资,多一点相关知识储备,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才是我热爱摄影的原动力。”王平建介绍,现在上海很多老年大学都开设了手机摄影班,九宫格的设置能帮助新手快速构图,同时注意光影的交替,学点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基本就算入门了。
而且,退休后更需要开放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多问为什么。在巴音布鲁克草原拍落日的时候,有许多老阿姨想和开都河“9个太阳”来张合影,王平建觉得很不可思议——9个太阳的奇观需要天时地利,拍一张网红照片更需要时间和运气,有盲目跟风打卡的时间,还不如多查阅一下历史资料,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回去和小姐妹们说起来,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动人的故事可以分享,这就是谈资。”
通过摄影,别人称呼王平建已经从最开始的“王伯伯”,到“王老师”,再到现在的“摄影师”,王平建打心里觉得很快乐、很“扎劲”。他说:“人真正做喜欢的事情是不会觉得累的,无论培养什么兴趣爱好,老年生活一定要多点谈资和沟通,让社交冲淡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