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凡事的发生似乎皆有前因或序曲。刚听完王德峰老师说《红楼梦》的音频课,心绪正游走在大观园中尚未完全脱出,又听见新的声音在“呼唤”我,说要共叙“太虚幻境”——三位荷兰的汉学家将要来思南公馆夜谈《红楼梦》。
夜色降临,思南公馆底楼的镂空木门上方的彩色玻璃窗透出斑斓温馨的光晕,而我这个“槛外人”则在夜风中驻足守候雪芹先生的异域知音,这光景真是如梦似幻。《红楼梦》问世约二百七十年后,第一个荷兰文全译本终于出现。三位荷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林恪(Mark Leenhouts)、哥舒玺思(Anne sytske Keijser)、马苏菲(Silvia Marijnissen)耗时十三年,合力译出了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煌煌四卷本,共2116页!
在来的路上,我心里还一直带着疑惑:
《红楼梦》这部小说中不存在传奇式的英雄故事,也没有浪漫奇情的恋爱细节描写,那么这部转译的中国古典名著真的能够吸引到荷兰年轻读者吗?
还有,异文化中的学者到底是怎样理解宝黛爱情故事的人文意义呢?在漫天琐碎的世情描写中,能否瞥见其中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杂糅之影?
在开放提问的环节,我先向林恪博士询问那些为宝黛爱情故事潸然泪下的读者的年纪,林博士回答说他们是有相当人文修养的中老年男性学者,我释然了。哥舒玺思博士和马苏菲博士针对荷兰青年读者的阅读偏好,又做了补充说明。这两位女士告诉我们,荷兰大学生的文艺欣赏水平还是具有相当高的鉴别性的;尽管过去因为经济文化实力的影响,荷兰年轻人喜欢读英美小说,但现在他们也对东方的、中国的文学作品开始感兴趣。这部荷兰语版《红楼梦》的翻译目的也是面向大众的,2021年底,一经出版就引发市场轰动,标价120欧元的四卷本销售了4000册,远远超过荷兰一般图书2000册的平均销量,成为年度翻译出版的盛事,再版后依然很受欢迎。
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能穿越时间、超越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抵达和感动异域人们的心灵,我想这并非偶然。经典作品,能代表人类某种普遍的情感心声,能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关系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读者,我对三位翻译家充满了无法言表的感激之情。万里之外的异域中,也因他们有了雪芹先生的知音人群,与中国大众读者的心灵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