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过去一年,上海地方立法务实、勤奋、高效,一如既往。
无论是强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法治保障,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民城市建设地方立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是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工作协同,掀开区域人大协作新篇章,鲜明的立法风格,一以贯之。
其间,浦东新区法规格外令人关注。自2021年诞生,浦东新区法规的使命就是——三十而立的浦东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让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得到最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4年最后一天,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运用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应用若干规定》,今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的地方性法规,也是第22部浦东新区法规。
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好在哪里?简而言之,提高单据处理效率,快速生成、传输、验证,减少人工审核和纸质单据的流转时间,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分布式账本技术让数据难以被篡改,增强安全性和透明度。
“第22部”,就是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促进电子单证可信便捷安全应用,大力推动浦东新区营造区块链创新应用生态。这是立法愿景,更是立法目标。一个细节是,“数字人民币”渐从数字时代的新名词,变成日常生活熟面孔。今后,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如何更广泛?区块链赋能!本市依法支持数字人民币系统接入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在电子单证存证、计价、支付、结算、投融资等应用场景中使用数字人民币。
另一件事,同样可圈可点。
“一业一证”,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和集中审批程序,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本身就是一个新纪录——首部浦东新区法规,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去年7月,首部浦东新区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提交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
“一业一证”,到底好在哪里?说句大白话,就是让难办的事,简单了。
“一业一证”,整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材料清单,再造行业准入审批流程和管理模式,效果是——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一证准营、一体管理,让企业办证只进一门(网)、只跑一次,缩短从经营筹备到进入市场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市场准入制度的学习成本。
事实上,“一业一证”规定实施以来,最突出的成效就体现在办理时间的大幅缩减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发放专项调查问卷,有效填写人次共计8388人,49%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一业一证”规定实施以来能够当场办结,办理时间超过15日的情况占比不到5%;83%的受访者感到办理时间较以往有明显缩短;浦东新区的受访者中92%以上感到办理时间明显缩短。
在三个多月的执法检查中,众多人大代表建议,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常态化宣传,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一业一证”改革的意义、措施、典型案例,持续提高社会知晓度,提高对企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不断拓展行业综合许可证在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市场经营等场景中的应用,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一业一证”改革,持续释放浦东新区法规的积极效应。
三年前,“一业一证”还是生面孔,如今已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好朋友。去年12月,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发布消息——浦东《行业综合许可证》率先在“美团”等平台公示应用,取得《行业综合许可证》的企业,只需上传一证,资质核验即可一次完成!
立法,作为法治源头,正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风向标。浦东新区法规是中央赋予上海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潜力。
上海,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从第一部到第二十二部,浦东新区的法规向世界昭示——未来,上海将持续优化高质量制度供给,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让浦东这张“王牌”实施重大战略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