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芳
熊秉明先生是一位艺术家、哲学家、诗人,他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儿子,和赵无极、朱德群等人齐名的华裔艺术家。
2019年,北京大学美学和美育研究中心整理出版了《熊秉明文集》,特别收入了熊先生的诗歌,这本诗集让世人首次比较全面地领略作为雕塑家的熊先生的诗艺。熊先生不仅是写诗的人,本质上就是一个诗人。
熊秉明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型艺术家,他深谙中国传统哲学、诗学、书论和画论。博古通今、融汇中西的深厚学养,使他的学术有一种特别扎实的根基,也使他的艺术有一种内在的美学气质。
熊先生以他的诗心贯通哲学、美学和艺术,正是因为他的这颗诗心,他对人生、艺术有着极高的领悟。因此,熊先生的这部诗集,虽然诗作数量不多,但是题旨殊为开阔,涉及到了生命层面、爱的层面、自然的层面、哲理的层面以及文化的层面,给我们非常广阔的阐释空间。
通读这部诗集我有两点非常突出的体会,第一是他那妙不可言的想象。比如,他写春天是从一只粉蝴蝶里演绎出我和大地,他说夏天重得像怀孕的姑娘。他在《一口饮尽》里写道,“一切都在溢出,犹如春天的酒”,他在《老之将至》里面写到了一碗粥,“粥的热气是早雾,读一首五言便翻过一座山”,他在《展览》中写道,“诗句是摩擦眼神起火的石头”“看一尊雕塑就像看一个带雷的风暴”,他的想象力真是妙不可言……
第二个突出的感受是他的生命姿态。他在《无题》中写道,“无题的人在世间阔步地行走”,那种对生命的坦然接受和超然的姿态跃然纸上。在《也许》里,他写道,“我不愿意去,我有我所愿的天堂”,这是一个独立孤高的不愿意被篡改的生命。他说,“你的天堂我不要,你恐惧的地狱也非我所愿”,这是他风清骨俊的人格写照。
他在诗里还描写了亲情、爱情、自然、故乡,这些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诗篇流露出游子对于故乡、对于中国文化刻入骨髓的炽烈、真挚的爱。熊秉明先生是从西南联大走出的,他写少时的玩伴、联大的同学杨振宁,这位后来的大科学家在他的诗歌中是这样出场的,“一二三,杨振宁,快出来”,读到此处,让我们觉得既天真得可爱,又深沉得让人想落泪。一句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他在诗里头前后反复吟诵了20多页,怀乡之情令人动容。关于人生是什么?熊先生在《好笑的顽皮的泪珠》里写道:哭过也笑过,/人生是向晚的晴空与淡云,/高树挂着微风。/唯有高贵的、高洁的、高尚的心灵才能写出这样的诗歌。
他在《静夜思·变调》一诗中写道,“不能再小的小诗,而它已岸然存在”,这句话用在熊秉明先生自己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他的这些小诗无不是岸然的存在。
他的诗里有不少带有深刻哲理,比如《没有理由》就是一种哲学追问,寻找生命、寻找活着的理由,寻找我存在的理由,他的答案是没有理由。他在这首诗的最后写道:“我累极了,靠在大树下睡了,/人与自然与树木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树木的存在没有理由,/我的存在也没有理由,/万源的结果和起因都如是存在。”这是对中国哲学天人合一、万物相通的一种领悟。
他在《曾经,已经》里感叹:“新婚的妻子,踩着早晨的玫瑰,再吻时已经白发的祖母,时光是这样地美好,时光又是这样地无情,我们每时每刻都坐在今天的边缘上,逝者如斯夫,感慨生命的短暂”,他对于美是多么地敏感,对于哲学的问题是多么地敏锐,而这样的一种敏锐在诗歌的哲思里面得到了全然的体现。
他常常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比如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月亮跟着我跑”,这既是他童年美好的印象,又是他一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在诗里体现的童真的意象。他写道:“你这是去干什么?妈妈问,我要看月亮是不是老跟着我。”他一定有着极为快乐的受到关爱的童年,所以才有这样强烈的对于月亮的体验。他在《笑的传染》中说:“把玻璃窗挠得吱吱地笑,苹果笑红了脸跌在前槽里,草尖笑出七彩的泪珠。”
月亮跟着走,苹果是会笑红脸的,草尖也会笑出七彩的泪珠,这是熊秉明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也是一位艺术家童心灿然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