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禾
我祖籍是宁波镇海,自然,年菜也代代传承,只只充满了宁波味道。说起年菜,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闪过的并不是一碗碗如手撕鳗鲞、宁波腊肠、咸齑烧冬笋、大黄鱼等菜肴,而是几只装满年菜的饭盂罐。
饭盂罐是我家的叫法,其实,叫法很多,还有称为“粥罐”“盖罐”或“糖罐”的,它是一种越窑青瓷器,直口圆体,红糖白糖可装五斤左右。配有盖子拉手,成对摆放。图案纹饰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花鸟。通常表达“福、禄、寿、喜、财”等吉祥之意,成为馈赠和娶妻嫁女的必备之物。在清代咸丰晚期,因“粥罐”谐音“作官”“州官”,在浙江民间迅速推广,称粥罐居多。饭盂罐平日里存放茶叶、点心、糖果、蜜饯、针线等。
从我还没餐桌高时起,就知道我家的过年大菜全装在四五个饭盂罐里。妈妈总在腊月二十八起,每天下班后抽空做年菜,先把一些当家菜烧好装入饭盂罐保存,春节期间,盛出一些再加工上桌即可。
都说宁波人规矩多,其实,名堂讲究更多。我就一只只年菜来说吧。四喜烤麸,素菜,食料最多,名堂也最多,“四喜”指的是花生米:多子多福,烤麸:一生富贵,香菇木耳:吉祥如意,黄花金针菇:金贵。此菜还得有水面筋、兰花豆腐干等,少一样都不吉利。为了买齐,每年都是大人出动,小孩也出动,跑遍附近南货店、副食品店和小菜场。
四喜烤麸烧好冷却后装入饭盂罐里,吃时,夹出一碗。加青头菜炒烧时,又要讲名堂:如加塌棵菜叫“脱苦”,加胡萝卜叫“走红运”,加芹菜叫“勤劳致富”,等等。
水笋烧肉,真正名堂是“发孙”“孙发”和“节节高”:要发子子孙孙;子子孙孙要发;子子孙孙节节高。真正技术是浸泡,要用淘米水浸泡一星期,每天更换淘米水一次。切片越薄越好。
肉圆蛋饺,我喜欢做蛋饺,感觉像“做家家”。先燃起一只木炭炉,备好一只铁勺,一双筷子,一块肥肉。把鸡蛋打成液。先把铁勺放在炉子上烤热,用肥肉擦抹一遍,舀一调羹蛋液入铁勺内,使其成饼状,放入肉馅,用筷子夹成半月饺子形,即可盛出。肉丸和蛋饺蒸过冷却后装入饭盂罐。烧粉丝汤、三鲜汤时,把肉圆蛋饺铺在汤面上,蛋饺像元宝,寓意招财进宝。宁波人家过年,都会做一条全鱼,天天要端进端出,这条全鱼到正月十五才能动筷子。当然,还会做一些熏鱼、小炒鱼,可以吃。
做熏鱼,是妈妈的拿手菜,她教我们,鱼块要炸透,调料要熬稠,鱼块炸好要立即浸入调料,要浸透。还教了检查方法:掰开鱼肉,如果里面说白的,说明没有熏到。全鱼也好,熏鱼、小炒鱼也好,它的名堂经,全上海家喻户晓:就是“年年有余”。
如果“额角头碰到天花板”,买到羊杂、猪头肉、鸡鸭脚等,妈妈还会加做一个”糟钵头”,“糟钵头”我们小孩最喜欢,糟香浓郁,一打开饭盂罐,我就会流口水。
我记得,每年年夜头,爷爷总是会检查一下饭盂罐的菜,还会唠叨几句:“饭盂罐满了,有菜招待客人了。”
如今,物资丰富,应有尽有,每顿饭都能吃到新鲜的,饭盂罐装年菜已成了历史,但我还是一到年边就会想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