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古人早就知道,“富”的境界不只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如《礼记·儒行》所说:“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同样,《孔子家语·儒行》也说:“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这就是所谓大儒大雅的风范,即人生的高尚格调。
所谓“多文”的含意,就是学识渊博、文章宏富,也是具体可操作的。我一生习惯“心织笔耕”,尤其喜欢“夜光杯”,坚持不懈地“补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十年来,已经连续发表了近一千块“豆腐干”式的小品,有一些还被《读者》之类的文摘报刊录用。
我的偶像是著名的“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长寿百岁,有自己的生活准则:“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他有儒雅的风骨,总是静对内心,于是写出了星光灿烂般的文章。他的补白,其实不是补字纸的空白,而是补自己生命的空白。人生既无空白,便无所谓失落,还要去追逐什么身外之物吗?
正直的文人,要给社会展示一种真善美的价值。一个文人本应当做出示范告诉大家,生活可以这么简单平常,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权力和财富值得追逐。须知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财富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不论拥有多少财富,迟早都要走向死亡;不论到达多高的职位,最终也会回到原点。读者与作者,最重要最恒久的乃是保持儒雅的格调。我读我写故我在——这就是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