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 林兰
市人大代表 陈娟玲
市人大代表 陈燕
市政协委员 葛琼
市政协委员 庞言良
市政协委员 穆竟伟
打造上海新一代文旅IP
上海虽有海派文化等城市名片,但没有转化成实在的新一代文旅IP。东方明珠、外滩、南京路等IP品牌创新力度尚显不够。
我建议,提炼上海城市品牌形象,开发工业旅游等创新IP,加强数字宣传提升“流量”。整合现有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如建立徐家汇源、衡复街区、安福路区域、新华路区域等街区之间的协调机制,共享客流数据。同时,以科技赋能文旅,增加无人机表演、博物馆VR夜场等科技元素,创新经济业态。此外,加强公共交通的假日和夜间接驳能力,推出菜单式的假日和夜经济路线。
进一步优化“上海礼物”品牌
随着我国免签政策不断优化,入境游迎来了黄金时代。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正成为外国游客入境中国“第一站”,接收巨大流量,迎来良好机遇,不过也面临挑战。上海本土国货、潮牌如何接住这“泼天富贵”?
我建议,进一步优化“上海礼物”品牌,从客流“请进来”到商品“带出去”,将这一波客流量进一步巧妙、有效地转化为更大销量。比如,可在外滩、豫园等地标景点及机场、高铁站等地开设快闪店,结合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开发集文化、旅行、体验为一体的多语种、沉浸式、数字化场景,吸引入境游客参与、购买、分享。
在地铁设“儿童友好”闸机
在地铁出入检票口,经常看到免票的儿童因缺少相应通道,不得不从闸机下方钻行,或与成年人“叠合”在一起小心翼翼通过闸机。这种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儿童容易被闸机转杆撞伤,更忽视了儿童权益。
我建议,在有条件的地铁出入检票口,改造或新设“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友好”闸机;在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检票口,可增设儿童专用通道,相应闸机上配备身高检测等智能识别设备,方便符合免票规定的儿童进出。此外,在地铁出入口设置儿童专用通道、“儿童友好”闸机标识,引导儿童有序通行、遵守公共秩序。
本报记者 孙云 范洁 姚丽萍 整理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技术赋能养老人性化服务
科技不只是工具,更是亲情的延伸。当前,生成式AI模型的应用场景正在从云端扩展到消费终端。以“AI+终端”为核心的智慧养老模式,真正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将科技注入人文关怀,赋予冰冷的设备以温暖的触感。
我建议,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深入了解年长者的需求,将功能、情感支持、操作性等因素融入到设计中,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同时,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参与,共建开放包容的养老生态圈,真正实现技术赋能人性化服务,让养老产业更温暖、更包容、更具韧性,并走向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拓路通气”优化乡村设施
金泽镇作为上海青浦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吸引力,成功引进了包括华为在内的多家企业。同时,金泽镇蔡浜村的上海茶文化非遗也为当地文旅产业增添了独特魅力。
然而,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仍有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环淀山湖区旅游道路狭窄,仅为3米单向通车道,游客和居民的出行不便。二是乡村部分地区尚未开通天然气,居民仍在使用液化气,存在安全隐患。
我提议,拓宽淀山湖环湖旅游观光道路,提升交通便捷性,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天然气进村工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企业投资环境。
“园企校地”共建普惠托幼
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和工作节奏加快,很多双职工家庭在子女照料方面面临着一些压力与困难。
我建议,设立“园企校地”共建共营机制。以地方园区社区为主体,整合园区内企业、学校、地方政府等资源,共同推进普惠托幼体系的建设——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监管评估等支持;学校提供早期教育课程,参与托幼服务的教育教学活动;社区负责托幼服务的日常运营,包括招生、管理、家长沟通等工作;企业提供场地等资源,以及可能的员工志愿服务,参与托幼服务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本报记者 方翔 解敏 陈佳琳 整理 本报记者 张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