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独特造型建筑吸引外国游客 一批医药类产品降低进口关税 积极实施文明创建深化拓展工程 它们“有头有脚” 拧螺丝学焊接
第2版:要闻 2025-01-21

它们“有头有脚” 拧螺丝学焊接

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上午启用,超百机器人进驻

这边,“有头有脚”的机器人在抓取、装配、焊接等具体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双手协同能力;那边,“行走自如”的机器人正持续稳定地跑圈,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今天上午,具身智能训练场在位于上海张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中心)启用,这是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100多台异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和类人形机器人进驻训练场。

具身智能,通俗地说,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物理载体之一。

人形机器人正在加快步伐走进千行百业。在AI时代,人形机器人不仅拥有更聪明的大脑,还能具备更灵巧的身体,多才多艺且身兼数职。它们能够执行倒饮料、挂衣服、分拣药品等多种任务,广泛应用于工业、服务、医疗、农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人形机器人行业进步快速,但也面临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企业各自为阵、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同于各自厂商建设的同一结构机器人,训练场有各种不同结构的人形机器人,就好比一所学校,接收各种学生,老师则是相关工程师。记者在“学校”看到,“教室”有综合运动训练区、通用基础抓取操作区、低精度和高精度双手协同训练区、技能泛化验证区、未来技术展示区等。在不同的“教室”,机器人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在蹒跚学步,有的尝试挑战陡坡,有的能在400米标准跑道上连续奔跑;有的能做压缩机管道的焊接,有的则在训练装配电子产品的零件。

智能搬运、智能质检、零件安装、水果采摘、家政服务、医疗助手……人形机器人要想商业化应用,需要海量的高质量数据来训练和优化算法,通过大量试验和场景训练提高可靠性和精准性。训练场则是采集数据和场景验证的“试验田”。比如,工程师能遥控机器人做一连串的动作:在食堂里打菜,在汽车工厂里拧螺丝,在库房里搬箱子……在“手把手”训练的同时,所有数据都会上传到云端。工程师也能穿上动作捕捉设备,直接将人类动作迁徙至人形机器人,边训练边采集数据,随着大量动作捕捉数据的积累与分析,人形机器人的智能算法得以不断优化。

记者在训练场看到,以拧螺丝为例,穿着动捕服的工程师通过遥控操作教机器人学习如何找到螺丝孔、如何控制力度等,采集数据,经过大模型训练,机器人学成后就能自己上岗操作。

训练场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民生服务以及特种作业等国家重点领域的场景应用,提高垂直领域场景的数据采集利用效率,降低数据重复采集成本,降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和规模化场景落地应用门槛。目前,训练场已实现单台机器人每日采集轨迹数据500条以上,打通了数据采集、审核、存储以及模型训练、验证、真机部署的完整数据闭环流程,打造了目前最大规模异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数据集。

今天启用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它是由央企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而成。去年5月,它在张江启动运营,目前已推出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研发人形机器人“大脑”和相关数据集等,取得积极进展。

上海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和一批国际标准化专家。模速空间、机器人谷等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上海在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领域优势明显。通过建设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共性服务平台,上海打造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加速应用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融合。

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