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上下班途中经常能看到美景
李唯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划船上下班视频很受关注
李唯绘制的张家浜河道电子科普地图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姜燕
去年6月至今,家住浦东联洋社区的李唯已经划船上班169天。
这可能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达到的最低视角。当都市上班族困于早晚高峰的拥堵时,李唯一人一舟一桨,在河上聆听着水声与鸟鸣,畅通无阻,怡然自得。
独特的视角切换出一个崭新的维度。人似乎更能够融入自然,与岸边的他人形成一种独特的关系,仰望万家灯火的高楼大厦时,心境也更加悠远。
一 划船的路上
从联洋社区的家到公司所在地张江,水路6公里,独自在河面行船的李唯每次都会分享途中的见闻与感受——
“划船路上天天都是不一样的景象,最近很多水鸟回归,水上多了很多小白鹭。”
“秋天,在河上一边划船,一边晒着太阳,吹着秋风,很惬意。”
“冬意渐浓,这是很多人划船季的尾声,但对我不过是冬季划的前序。进入冬季,水边的芦苇已被收割,岸边光秃秃的,天边也是灰蒙蒙的。”
“之前看到的小䴙鹈长大了些,正在练习飞行。”那些依水而生的动物是李唯的玩伴,时常能看到跃出水面的小鱼,有一次一条黑鱼还跳上了皮艇;小白鹭是水面上最常见的水鸟,飞翔起来的样子非常美丽,有时候它们会高高地站在柳树枝的顶上,或者在芦苇里静静地等着小鱼;上岸时看到的小甲鱼,会闻声伸出脑袋,张开四爪迅速逃跑。
划船上班的时间久了,河边的钓鱼客和路人都会热情地和李唯打招呼。来来往往的环卫船也是经常“偶遇”的对象,船上的工人从最初对他的招呼视而不见,慢慢地也成了见面挥手示意的朋友。
水面如镜的时候,倒影如画,河上的人仿佛行走在双重的世界里。
二 奇想变现实
很多人是从社交媒体上刷到李唯划船上班的视频。视频里这个一身专业装束的年轻人永远精神抖擞,蹬着平衡车快速穿过小区前往河边,熟练地将皮艇拖入水里,再稳稳地坐进空间狭小的舱位中,开启上班之旅。
李唯在上海浦东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他一直喜欢各类户外运动,诸如跳伞、滑雪、铁三、潜水、登山、越野等。机缘巧合在读MBA时担任了中欧校友航海协会的秘书长,开始推广航海运动,并且在水上运动上逐渐发掘了自己的兴趣,开始尝试和学习水上的各类项目。
2023年,李唯参加了一家赛艇俱乐部的晨训,每天早上6时30分到8时30分在水上训练。经过早间锻炼,整个人一天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工作效率也很高。美中不足的是,每天训练结束,还要在高峰期开车去上班。“要是能划船到公司就好了,那样效率就会很高。”李唯突发奇想。某一天,这个奇思妙想就变成了现实。
浦东河道网密布,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唯发现家到公司之间的河道竟然连通,可以从张家浜转入三八河抵达公司。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但还是详细咨询了专业人士,确定自己要经过的河段并非航道后,才开始了第一次尝试。
水路6公里,划船50分钟,加上前后准备的时间,每天上下班单程耗时约1小时15分钟。相比之下,开车慢则30分钟,快仅需10多分钟,看似并不效率。但对一个充满想象力和热衷体验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李唯给自己立下划船上班100天的目标,并将自己划船上班的经过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这一新奇的通勤方式迅速引起关注,屡屡冲上热搜。
三 乘客和故事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当关注度越来越高,想来体验一把的人也多起来。
已经成为李唯助手的小陈,以前是一名半职业赛艇玩家,关注李唯后,接触到皮划艇这个既可休闲又可竞技的项目,让她开始继续感受水上运动的快乐。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她也成为了皮划艇运动的忠实爱好者。
也有人兴冲冲地想“搭船”同行。划船上班这些天里,李唯还真开发出了免费的“顺风船”:目前已有十多人搭乘过他的船,有朋友和同事,也有网上慕名而来的粉丝。很多人一上船就惊叹,原来水面上的视角是这样的,俯视周围的世界久了,发现原来平视或仰视是这样一种感受,人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李唯的顺风船不需要花钱,但要提供情绪价值,主打一个“我有船,你有故事”。有位女网友曾经在国企工作,后来自己创业,虽然没有成功,但依然坚强地追逐梦想,健身、越野跑、学习新东西。还有人分享自己户外露营、去看极光的美好感受。和同频的人在一起,边划船边欣赏两岸的风光。迎着朝霞或者夕阳,划船的人和乘船的人都感到放松与快乐。从网上的评论中,李唯也感受到很多人对水上运动并不了解甚至对城市河道的水质有偏见,觉得很脏、很危险。“其实不然,这些年城市河道水质治理,以及河道两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为市民的水上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安全保障。”李唯也希望自己的行动,能让更多人的认知得以改观。
四 困难与风险
偶尔划船上班一次很有意思,坚持划船上班则完全不同,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也很艰苦。在李唯划船上班的这段时间里,他见证了浦东花木社区水舞桥的建成。桥的建设客观上增加了行船的困难,有一次修桥要吊重物,一辆大吊车要用钢缆和地面固定,将河道全部拦住,李唯只能拖船上岸绕行200多米,再重新下水。船重八九十斤,从坡岸上“翻山越岭”,费尽周折,有时人还要趴在船上才能钻过障碍。
还有一次,李唯晚上回家时,水面上的钢缆还没有收起,划过去时一下撞了上去,船斜了,手机也掉进了河里。有意思的是,次日李唯找了一名潜水员打捞,手机在水里历时27个小时,捞起来的时候竟然还是亮着的。
在李唯看来,坚持并克服困难,能够体验到强烈的获得感。他很喜欢划船探路,感受不同水域带来的新鲜和惊喜,或者在同样的水域,感受不同天气时的心情。下雨天,他也不停歇,甚至觉得雨天划船更有意思。一次下着倾盆大雨,划到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边上时,桥上在排水,瀑布一样冲下来。“人在船上觉得漫天盖地都是水,水面上还有雾气,一个人漂在水上,那种感觉非常特别。”李唯当时还特意在水中停留了一会,才换衣服去上班。
去年冬天有几天温度特别低,浦东郊区达到了-5℃,风特别大,船上、水面上都结了薄冰。李唯迎着寒风划过去,波浪一次次地冲击着船体,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去控制船体,但这难得的挑战却让他更加兴奋。
当然,李唯不会做没必要的冒险。前不久,他和朋友一起挑战在淀山湖单日不间断65公里长距离划行。当时湖面温度只有-1℃,5个人4条船,他划行过程中还要承担团队组织工作,非常有挑战性。但这次李唯在距离终点还有7公里时放弃了,因为当时湖面上起了风,浪不小,无论哪个伙伴落水,即使能爬回船,也会有失温的风险。“从事户外不是为了冒险,而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去应对极限的挑战,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李唯说,能看到终点,但还是愿意叫停,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也是迎接更大挑战的心理准备。
五 欣赏和质疑
在众多欣赏、好奇、钦佩的评论当中,不乏质疑的声音,毕竟这是一项小众的运动,也是一种过于新奇的出行方式。
最多的是合规性质疑。在河上划船是否合法合规?李唯说,他此前电话咨询过水务部门,也查了很多信息,并向俱乐部的朋友们了解过,核心航道是不能私人行船的,根据“一江一河”条例规定,苏州河和黄浦江禁止划船,其他通航水域虽然个人划船也有危险,但没有明文禁止。另外,在交通委网站也可以查询通航水域地图。
李唯最担心的是有人盲目跟风发生意外。因为河道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不具备专业素养,还是有不小的风险。所以他建议想尝试的人最好先找一家俱乐部,跟着专业的人划过三五次,对一些技术、技巧和安全规范比较了解,也具备了基础的水感了,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船上和桨板上都要尽量少带东西,如果一不小心掉入水中,还要考虑去寻找,难以兼顾安全。”
李唯最初也很担心工作单位的态度,毕竟他是划船去公司,他不希望引发的社会讨论对公司造成影响。令他欣慰的是,公司领导很有情怀和格局,一致认为这是工作之外的私人时间,是个人的选择。在他的一期短视频中,还有一段公司老板在午休时饶有兴味地登船体验的镜头。
六 路上的收获
去年11月底,李唯和朋友结伴,首次尝试单日不间断长距离划行挑战,从碧云社区划到临港,全程65公里,耗时14小时。两人早上6时许下水,晚上9时许上岸,成功完成挑战后发现手上的皮都磨破了。“太阳下山后,水面上很冷,但是看到了临港美丽的烟花,非常地开心。”这次经历被临港新城行政部门注意到后,还特意邀请他担任临港烟花活动的推广大使,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上海、不一样的临港。李唯很开心的是活动的带动效应相当不错。此后每周都有粉丝组团去临港露营和看烟花,并且在社交平台上交流讨论,非常热闹。
“很多人对划船上班感到新奇或不解,但就在几十年前,江南一带仍然是河汊纵横,村镇依河而建,屋后都系着一条小船,到哪儿去都是划船。”李唯很想让更多人重新找到与水的亲近感,他曾经在端午节组织小区居民皮划艇体验活动,小区里有船的人都把设备捐出来,让有兴趣的邻居到门前的河段划一段。“那天有60多人上船体验,还有烧烤派对,非常热闹。”
本着为水上活动多做公益的心态,李唯绘制了一份张家浜河道电子科普地图,作为划船上班100天里程碑达成的礼物送给大家,让更多市民能够清晰了解张家浜水路上的各种资源。他拍摄的短视频也是从水上动植物、水上竞技、安全、亲子等多元化角度呈现,希望这项运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平时,李唯也带自己的父母、孩子一起划船,他的儿子最喜欢的运动是从船上跳水,有时候一跳就是几十次,还意犹未尽。去年4月,他还办过一场为佩戴有义肢的人的体验活动,其实也是为了让人消除疑虑,明白皮划艇运动从老到小,甚至身有残疾的人都可以去玩。李唯从小在广州长大,后来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了10年,因为看好国内的发展,放弃了国外已经稳定的生活,主动向公司申请负责国内项目,回到国内发展。
“虚度人生才是真正的风险。”李唯始终认为,路上的收获才是形成人生观最重要的素材,而不是财富的积累。所以,他总是让自己保持敢想敢做的生活态度,在过程中收获快乐,也给周边人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