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生生不息(设色纸本) 翁婿接力贺蛇年 到天平观六景 生活的半径 “证明”之旅 年味
第13版:夜光杯 2025-01-23

生活的半径

郑自华

“打造xxx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所谓“生活圈”就是生活的半径。关于半径的定义,我是读了中学以后才知道的。在几何学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圆的半径。生活的半径是以经常达到的最远地方为半径的地理概念;社会半径则是生活圈和社交圈。

生活的半径在不同生活场景中有不同的应用。由于行走不便,我的生活半径很小。读书时期,生活半径是家到学校、学校到家,认识的人除了家人邻居,最多的就是同学。工作时期是家到单位、单位到家,认识的范围多了同事。由于圈子小,自己成了井底之蛙。后来学会了骑自行车,对别人而言,学会骑车不算啥,对我而言,那是生活的质变。学会骑车,生活的半径从原来的500米扩大到1公里以上。我骑车去过昆山花桥,去过东海边上的朝阳农场,这些地方单程骑车时间都要4个小时,虽然累,但是见识广了,生活丰富多彩了。上个世纪90年代,助动车盛行(近来是电瓶车),生活的半径扩大到5公里以上。现在,地铁将整个上海(甚至和苏州)连在了一起,生活的半径扩大到20公里甚至更远。这些年,我带上折叠式自行车,去苏浙皖旅游,眼界进一步扩大。

随着年龄的增加,骑车变得力不从心,只得减少出行的次数。生活的半径开始慢慢变小,这是历史的循环。最近,有关方面放宽了购买残疾车年龄的限制,经过评估,我购买了残疾车。买的车是蓝色的,我称之为“蓝精灵”。有了蓝精灵,生活的半径再次扩大,和当年骑自行车的半径不可同日而语。我有好几位肢残朋友开残疾车去苏浙一带旅游,还有的将车托运,然后开车到云南、贵州、广西旅游,眼界一下子开阔了无数,让我羡慕不已。

半径是地理概念,生活半径的扩大,意味着幸福指数的提升,生活半径的扩大,需要外界的力量,如政府打造,更多时候,生活半径是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创造的,是等不来的。学会骑车,就是一种创造;而读书扩大了我的生活半径,是另一种创造,读书使我赢得了日常生活所不能获得的三维空间。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我们需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半径,能拥有与生活斡旋的底气,从而达到人生的开阔与广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