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乙巳年春节假期,申城消费市场持续火热。捧一杯咖啡去Citywalk,穿着汉服打卡年宵灯会,在闹中取静的老洋房围炉煮茶,或是来一场“运动趴”活力迎新……新春伊始,传统年俗与现代消费相映成趣,实用价值与情绪价值相得益彰,这些新趋势在大数据中尽显端倪。
文化 引客流
春节前夕,今潮8弄的一尺花园颍川寄庐店开张迎客。现代咖啡馆与有118年历史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展开时空对话:原址砖瓦、雕花、栏杆均被完整保留,木质家具的温润中和了老建筑的深沉。推门而入,木地板吱呀作响,百叶窗滤出斑驳光影,咖啡香浸润着历史肌理。
“上海所有门店春节不打烊,客流远超预期。”一尺花园创始人褚玉玺透露,其门店超七成布局郊区,选址逻辑无关距离,而是深耕公园、工业遗址、美丽乡村等文化场景。尽管远离市中心,却吸引了不少客人为文化体验远道而来。
为解码这一现象,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与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一尺指数”。这一指数由综合指数和结构指数两部分组成。综合指数主要由客流量、营业额、消费量、关注度、好评度和成长性6个分项组成。记者看到,综合排名前十的门店均位于远郊,松江广富林店同时摘得综合指数与营业额双料冠军,闵行大零号湾店消费量居首,浦东川沙陶家宅1号店客流量跻身前三。
“最远的门店距离人民广场有70多公里。但和喜爱相比,路途遥远已不成问题,如客流量TOP3的远郊店,年客流量都在20万人次左右。”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分析,这是消费者在用脚为文化空间投票。
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星宝说,“一尺指数”旨在“换一个角度看城市”,也是区域发展的晴雨表。透过这样的“第三空间”,可以观察一个地区的吸引力、亲和力,美誉度、知晓度,以及投资环境和商业潜力。
运动 去班味
假日消费动静相宜,有人晒着冬日暖阳围炉煮茶静享时光,也有人带着运动装备出力流汗挥洒激情。
“今年新世界城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除了化妆品大类,就属运动类商品的销售成绩亮眼。”新世界城副总经理李蔚拉出一张“成绩单”:春节假期运动品类销售额同比激增69%,北面、哥伦比亚等户外品牌增幅超150%,凯乐石增长205%,斐乐、NIKE与去年持平,新百伦更以350%的增速领跑。“运动消费已成刚需,年轻人甚至通过穿搭重构职场身份。”李蔚这样解读。
日前,中国最大的运动零售运营商滔搏基于自有数据、消费者调研和行业研究,首次发布《中国泛年轻人群运动消费白皮书》,解码年轻消费者在运动产品购买上的偏好:84%年轻人拥有5双以上运动鞋,24%收藏超十双,13.5%有几十双,1.6%拥有百双以上,3.3%有满满一墙运动鞋……超六成年轻人每日必穿运动鞋,就算工作日也一样,通过运动鞋可以保持最舒适的工作姿态,同时也能“去班味”。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在年轻人的运动产品消费渠道中,线下门店展现了强劲的吸引力,“线下门店逆势突围,76.3%消费者首选实体店体验,18岁以下群体线下购买率高达82.9%”。线下门店不仅为年轻顾客提供了更直观、更真实的产品与服务体验,同时通过对零售空间的重新定义和改造,正不断刷新消费者对线下购物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HOKA、Patagonia、ARC'TERYX等小众品牌异军突起,正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受访者中仅20%未涉猎此类消费。其中,The North Face占据新锐品牌榜首,HOKA、Timberland紧随其后,男性偏爱ARC'TERYX,女性则钟情lululemon。从“运动鞋墙”到小众品牌,从线下购物到线上种草体验升级,年轻人正以消费重构社交生态——既要性能与性价比,更追求情感共鸣与圈层认同。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