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圆滚滚的元宵节(插画) 张謇的家风 南方乡土记忆 春日交响曲 万家灯火春风陌 馄饨中的念想
第14版:夜光杯 2025-02-12

南方乡土记忆

毕海林

作为黄孝纪的“中国乡村丛书”第六本,最新散文集《庄稼人》一如既往地将视角放在了中国南方乡土记忆和农耕文化这一领域,不同于此前五本聚焦物与事,这次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书写了近四十位有代表性的、鲜活的农人,一个令人向往的八公分村跃然纸上。

阅读整部作品的过程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乡土的浓郁情感,那是一个农村孩子对故乡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名写作者对农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深切思考。作者通过对记忆的深挖和追寻,以不懈的努力贴近中国南方农村生活的细节,礼生如喜的多才多艺,管电员孝端的刚正不阿,砌匠井隆叔的坚强不屈……他们是乡村社会的成员,更是传统文化与乡土精神的传承者。他们的本质是庄稼人,却兼具了更多的社会职能,且在各自领域均为佼佼者,他们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饱满而真实的农村社会画卷。

作者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主要书写时间跨度,这一时期是中国乡村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的重要过程。在乡村,一些传统手艺人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步消失;一些过去离不开的职业成了历史的尘埃。一代人的乡愁,就这样在作者的笔端流淌出来。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极具张力的书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以及对乡村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庄稼人》不只是一部散文集,更是一幅幅精致的社会画卷,它召唤我们关注那些在时代洪流中的乡村与农民。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保存了一段珍贵的乡土记忆,更为我们开启了关于生活、现状与未来的思考——每一个庄稼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其艰辛和苦难。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勤劳与坚韧的,承受着时代变迁带来的痛苦与挑战。正是这种从个体扩展到群体,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抽象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写作手法,使得《庄稼人》成为了一部有着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庄稼人》不仅是对乡土人文的缅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捍卫。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挑战,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寻求与时俱进的发展,是每一个乡土文化爱好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庄稼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即通过对普通人物的描写,展现乡土文化的韧性和活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